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我居北海君南海1

(北海君南海:北海:渤海。德平靠近渤海。说是北海,是相对南海而言。南海:广州四会靠近南海。黄庭坚曾将此诗写成书法,跋语中说:时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皆海濒也。《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齐国伐楚,楚王派使者对齐王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黄庭坚用其语,表示路途遥远。)

,寄雁传书谢不能2

(寄雁传书谢不能:寄雁传书:相传大雁能够传递书信。又,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回雁峰,即掉头北归。四会在衡阳的南面,大雁当然飞不过去。寄:委托。谢:辞谢。将这两个典故合用,意思是说,两个人相距遥远,连通书信也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桃李3

(桃李:桃花和李花。这两种花都在春天开放。)

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祈三折肱。

持家但有四立壁4

(四立壁:家中只有四面墙壁,形容生活贫困,一无所有。这里用了《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治病不祈5

(祈:求。祈,粤:[奇kei4];普:[qí]。)

三折肱6

(三折肱:《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说,手臂多次折断,就能懂得医治之法而成良医了。这一句是反用《左传》,意思是说,黄几复有才干,不需要经历多次挫折,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肱,粤:[轰gwang1];普:[gōng]。)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7

(瘴溪:岭南多瘴气。说溪水上笼罩着一层瘴气,是形容友人生活环境的艰苦。)

藤。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的名篇,当时就广泛传诵。

首二句写作者和友人相距遥远,不易联络。这层意思虽然简单,但写起来却颇见波折。北海、南海之说,确是实情,不过《左传》中说的是风马牛不相及,在作者笔下就一反其意,写尽管路途遥远,仍然心灵相通。第二句更加奇妙。两人相距遥远,只能靠通信传达感情,原是理中应有之义;大雁传书和衡阳雁归,以至音书难达,也都是常见的写法。不过,作者却将这层意思让大雁来表达,说由于四会在衡阳南面,雁飞不过去,因此谢绝了带信的请求。这样一来,这个被用得极熟的表现方式,也就有了几分新意。

第三、四句用对比的方法,写昔日相聚之乐和今日离别之苦。前者说,在和风骀荡、桃李花开的春日,大家共饮美酒,是多么快乐;后者说,分别之后,十年来,漂泊江湖,经历过多少次夜雨孤灯的凄凉,彼此都在深深的思念。这两句,当时就非常有名,和黄庭坚同为苏门四学士的张耒就讚为奇语(《王直方诗话》)。要说其中表现的情境,也并不特殊,那么奇在何处?首先,哀乐的对比非常有力度,不仅有一杯酒的短暂和十年灯的漫长,恰成对照,而且,从表现手法上看,互相映衬,也都是进一层写。王夫之在其《姜斋诗话》中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两句中,前一句可算是以乐景写哀,后一句则是以哀景写乐。将如此复杂的情绪浓缩在一联中,其表现力自是非同一般。其次,善于组装意象,从而构成画面,表达情感。这两句的十四个字,都是名词,构成并置的意象,能够调动读者的想像,让读者用想像去填补其中的空间。这一手法,从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发展而来,但黄庭坚却有自己独特的创造。

第五、六句写黄几复的境遇。在作者笔下,是说友人有才华却境遇不佳,但写来却比较含蓄。家徒四壁言其生活之苦,身为知县却如此家境,其为官清廉,自然可想而知。三折肱的典故,是说黄几复有治理之才,不必从挫折中接受教训,也能将事业做得很好。也就可以想见,黄氏治理县政,一定是得心应手的。家徒四壁,好像是理家不行;肱不三折,却又说治国有才。这两句也是用的对比手法,只是将想要表达的意思暂时隐藏起来,立即过渡到最后两句。

最后两句接上而来,以想像之词结束,也呼应首联相距遥远,音讯难通的意思。作者说,友人如今已经满头白发了,却仍然像以前一样把卷好学。那么,这样一个清廉、能干、好学的人,却仍然还困在一个小地方做知县,是不是太说不过去了呢?末句用瘴烟四起,猿声悲鸣的环境描写来加以映衬,就将怜才之意和不平之鸣,见之于言外。

黄庭坚写诗,善于用典。这一篇明显可以看出这一特色。在高明的作家手中,适当用典是为了扩大作品的厚度、广度和强度,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黄庭坚的这首诗就可以从这个方面来认识。

作者/出处

黄庭坚

黄庭坚,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卒于宋徽宗崇宁四年(一〇四五──一一〇五)。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幼聪颖,博闻强记。宋英宗治平四年(一〇六七)进士。初任叶县尉,历任四京学官、国史编修官,因直言遭贬谪为涪州别驾,徽宗即位,任太平州知州,赵挺之执政时,被谗受拘禁于宜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后死于此。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作诗取法杜甫,强调用字要有来历,注重音调句法的变化。提倡夺胎转骨、点铁成金的诗法,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称苏门四学士,又与苏轼并称苏、黄。有宋干道(一一六五──一一七三)间刊本《豫章黄先生文集》三十卷传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下原有自注:乙丑年德平镇作。德平镇在今山东德州东北。乙丑是元丰八年(公元1085)。元丰六年(公元1083)十二月,黄庭坚监德州德平镇,直到元丰八年五月,一直在德平任上。黄几复,黄介字几复(几,粤:[机gei1];普:[j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是黄庭坚的好朋友,当时任广州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知县。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