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之涣Wang Zhihuan凉州词(其一)Song of Liangzhou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1

(黄河远上白云间:此句言遥望黄河,其源仿如出自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2

(仞: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仞,粤:[刃jan6];普:[rèn]。)

山。

放眼遥望,黄河像奔流在高远的白云间,这一座孤零零的边城依傍着万仞高山。Ascends the Yellow River, to afar where white clouds amass;Forlorn, here lies a fortress, by the towering mountain mass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3

(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西域乐器,直吹如箫,三孔,汉时传入我国。杨柳,古笛曲《折杨柳》。怨杨柳,指羌笛声奏出哀怨的《折杨柳》一曲。)

?春风不度玉门关4

(玉门关:汉代所置,在今甘肃敦煌之西,地处唐代凉州的最西境,为古代通西域要道。)

羌笛何必吹奏那哀伤的《折杨柳》曲呢?这里不但没有杨柳,就连春风也吹不过玉门关啊!O why, to the Tune of the Willow, must pipers ever bemoan?Ah the genial winds of springtime cross not the Yumen Pass.

赏析

一、此诗是针对开元中、后期,唐玄宗不理朝政,不务边际,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而写。诗人首句写黄河的壮观恢宏,接着写荒烟孤城的万仞边楼。诗的最后两句明写春色,实暗讽朝廷的腐朽,为边关将士申诉不平。

二、这篇盛唐的七绝名篇,曾传遍市井,家喻户晓。据《集异记》载,一日天寒微雪,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听梨园伶官唱诗。三人的所作,皆为所唱及。独妓中之最佳者,乃唱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一诗,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就有很高的评价。

三、这首诗写得情景交融,于写景中寓抒情,于抒情中又含有景物的描写,使人难以分别哪句是写景,哪句是言情的地步。两者浑成一体,表现得天衣无缝,可见作者写作技巧的卓越。

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固然暗讽朝廷腐朽,未能加恩及边关将士,但也说明了边塞的景况凄凉,黄沙滚滚。因此清代左宗棠开发新疆时,便下令沿途广植杨柳。后来湘人杨昌濬写了一首《颂左文襄》的诗: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大大改变了甘肃及新疆等地的景观。

作者/出处

王之涣

王之涣,生于唐武后垂拱四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六八八──七四二)。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唐玄宗开元(七一三──七四一)初,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后遭诬陷而革职。王之涣去官后,过了十五年的漫游生活,踪迹遍黄河南北。其后补文官县尉,卒于文安(今陕西省)。

王之涣以边塞诗著名,与高适、王昌龄等人相唱和,每有创作,乐工皆取之入乐,可见诗名之盛。王之涣的作品意境空阔,感情奔放,可惜大多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六首,有复刊宋书棚本唐芮廷章编《国秀集》本《王之涣集》一卷传世。

创作背景

王之涣《凉州词》选自《全唐诗》卷二百五十三。原题共两首,此处录第一首。《凉州词》是唐代乐府曲名,《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题作《出塞》。凉州,唐代州名,包括河西、陇右一带地方,州治在今甘肃武威。本诗是以乐府曲调写凉州辽阔荒寒的景象,境界开阔,情调悲壮苍凉。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