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墨子》兼爱上赏析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1

(自起:始起、由起。)

,焉2

(焉:乃、才。)

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3

(攻:治。)

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4

(弗:作不字用时省宾语之。)

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既以治理天下为任务,一定要了解祸乱的根源所在,然后才能救治它;如不了解祸乱的根源所在,就不能去救治。这犹如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一定要了解疾病的根源所在,然后才能治疗它;如不了解疾病的根源所在,就不能去治疗。救治祸乱的人如何能独不如此?一定要了解祸乱的根源所在,然后才能救治它;如不了解祸乱的根源所在,就不能去救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5

(当:读若尝,同声假借字,试的意思。)

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6

(亏:损害。)

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7

(虽父之不慈子:虽,即使。慈,爱(专指长辈或在上位者对晚辈或下属而言)。即使父不爱护其子。)

,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圣人既以治理天下为任务,不能不考察祸乱的根源所在。这里且试行考察一下祸乱的根源在甚么地方?在于不相爱。臣子的不孝君父,就叫做祸乱。儿子自己爱自己,不去爱父亲,所以损害父亲以使自己获得好处;弟弟自己爱自己,不去爱哥哥,所以损害哥哥以使自己获得好处;臣民自己爱自己,不去爱君主,所以损害君主以使自己获得好处。这就叫做祸乱。再说,就是父亲的不去慈爱儿子,哥哥的不去慈爱弟弟,君主的不去慈爱臣民,这也是天下所说的祸乱。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8

(虽至:至字原阙。)

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9

(室:家。)

,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10

(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贼,前者用作名词,谓盗贼;后者用作动词,谓残害。一说两人字后疑当补身字。)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父亲自己爱自己,不去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使自己获得好处;哥哥自己爱自己,不去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使自己获得好处;君主自己爱自己,不去爱臣民,所以损害臣民以使自己获得好处。这是甚么呢,这全起于不相爱。再说,就是讲到普天下作小偷土匪的也是这样。小偷爱自己的家庭,不爱别人的家庭,所以偷窃别人的家庭来满足自己的家庭,土匪爱自己的身体,不爱别人(的身体),所以残害别人(的身体)来满足自己的身体。这是甚么呢?这全起于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11

(乱物:乱事。)

,具此而已矣12

(具此而已矣:谓全数尽在此。 )

再说,就是讲到大夫的彼此侵犯各各的家族,诸侯的彼此侵略各各的国家,这些事也是这样。大夫各人爱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犯别人的家族来满足自己的家族;诸侯各人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侵略别人的国家来满足自己的国家。普天下的乱事,完全就在这里了!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慈不孝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13

(恶施不孝:恶,在甚么地方。施,行。对君父手足还会在甚么地方作出不孝的行为呢? 恶,粤:[乌wu1];普:[wū]。)

?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慈不孝亡14

(亡:通无。)

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15

(谁贼:谁残害人?)

?故盗贼有亡16

(有亡:一说当作有亡,音义同又无。)

试着考察一下这些事的根源在甚么地方?这全起于不相爱。如果使天下的人全都彼此相爱,爱别人犹如爱自己一般,还会有不孝的人吗?把父亲、哥哥和君主看得像自己一般,那里会去干不孝的事?还会有不慈的人吗?把儿子、弟弟和臣民看得像自己一般,那里会去干不慈的事?所以不孝不慈的事将完全没有。还会有小偷土匪吗?把别人的家庭看得像自己的家庭一股,谁会去偷窃,把别人的身体看得像自己的身体一般,谁会去残害?所以小偷土匪将完全没有。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还会有大夫的彼此侵犯各各的家族、诸侯的彼此侵略各各的国家的事吗?把别人的家族看得像自己的家族一般,谁会去侵犯?把别人的国家看得像自己的国家一般,谁会去侵略?所以大夫的彼此侵犯各各的家庭、诸侯的彼此侵略各各的国家的事将完全没有。如果使天下的人全都彼此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彼此侵略,家族与家族之间不彼此侵犯,小偷土匪全没有,君臣父子都能够孝慈,如果这样,那么天下便太平了。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17

(恶:恶事,指互相仇恨攻伐之事。)

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18

(恶:憎恶。恶,粤:[噁wu3];普:[wù]。)

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所以圣人既以治理天下为任务,怎么不能去禁止嫌怨而提倡爱?所以天下彼此相爱就太平,彼此嫌怨就混乱。所以老师墨先生说:不可以不提倡爱人的缘故,就是这个了。

赏析

本篇用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各种大小具体事例来说明治理天下的圣人必须提倡兼爱的道理,从而建立墨子全部学说的基础。

本篇文体朴拙,组织颇有条理,但字句极为咯嗦呆板。文中首先讲治天下必须从祸乱的根源处下手,因此指出必先考察祸乱根源所在,而判断为不相爱。接着逐层说明为甚么不相爱会产生祸乱,于是从最基本的父子兄弟君臣这些人间关系,讲到关系较疏的同社会的其他人(盗贼),最后讲到社会集团与社会集团,讲到家族(大夫)与邦国(诸侯),把不相爱产生祸乱的具体事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逐层举出,这自然归结到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的大综结。然后正面说明,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同样也是由近及远由小及大地逐层安宁起来,终于到达天下治这一最后的目的。这样,才拿出圣人自然要禁恶而劝爱这一全文所说道理的结论,在这一结论之后,才点出故子墨子曰,点出墨子这个人的(根据客观事理的结论而生的)主张──本文能分清具体事例的层次,分清客观事理与个人主张的微妙岐异,足能表示墨子那种比较谨严的理则(逻辑)头脑。

作者/出处

《墨子》

《墨子》是记录思想家墨翟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着作。题为宋墨翟撰,估计乃墨家弟子及后人所辑述,并非自着。

墨翟生于周贞定王元年,卒于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四六八──前三七六)。战国宋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据《汉书 ‧ 艺文志》载,原书共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分十五卷。其中《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诸篇为墨家思想的主要文字,使墨家之言成为一重要学派,与儒家并称显学。

在先秦诸子的散文中,《墨子》文章的理论性最强,具说服力。其文虽不重文采,却开论辩文的先河。通行本有清孙诒让的《墨子闲诂》。

创作背景

本篇选自《墨子闲诂》卷四,内容探讨天下相乱之源与治乱之方。墨子认为,天下之乱,起不相爱,因而提出治乱之方,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最后归结于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总之,墨子所提倡的兼爱,正与儒家的推恩相对立。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