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浩然Meng Haoran春晓A Morning in Spring赏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

(啼鸟:鸟啼的倒文。为押韵,鸟啼写作啼鸟。)

春宵甜睡,不觉早晨已来临,只听到满耳是小鸟的欢鸣。In spring I sleep unaware morning is here;From far and near, trilling songbirds I hear.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记起夜间传来风雨声声,枝头该有多少花朵坠落飘零?In the night's pitter patter of wind and rain,How many flowers fallen? Not few, I fear.

赏析

《春晓》是孟诗中传颂最广的名篇。也是我国人学诗的启蒙诗篇之一。处处啼鸟的明媚春光盖过了淡淡的惜春情绪,夜来花落本该在前却写在后,清晓啼鸟本该在后却写在前,这种时间的特意倒置,乃为表达花落春仍在的昂扬精神,而这乃是盛唐时代气息的投影。这是本诗精髓之所在。

作者/出处

孟浩然

孟浩然,生于唐武后载初元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六八九──七四〇)。以字行,名不详,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好节义,在鹿门山隐居读书。壮年漫游江南,诗名日显。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试,失意而归。与王维、李白、王昌龄等成诗中好友。孟浩然既失意于功名,于是移情于山水和诗文,终身不仕。

孟浩然是初唐著名诗人,今存二百六十七首的孟诗中,以五言律绝最多。孟诗清空雅淡,注重格律声调,开创盛唐以后山水田园诗的新风格。有明万历丙子(一五七六)勾吴顾氏校刊本《孟浩然诗集》三卷附《补遗》一卷、《襄阳外编》一卷。

创作背景

孟浩然《春晓》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写作者春睡初醒时的情景与感受,合蓄蕴借,耐人寻味。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