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张炎清平乐赏析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采芳人杳1

(采芳人杳:采花的人不见了。采,通采。杳,渺茫寂静。)

。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2

(草草:匆忙,草率。)

。总被诗愁分了。

春天踏青采花的热闹景象杳然不见了,像往日那种游玩的兴致也顿时消减。作客时欣赏春光总是匆忙草率,因为要用诗词发泄哀愁!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3

(催花:促花早开。白居易《歎春风》:树根雪尽催花发,池岸冰消放草生。)

去年我像燕子般飘荡在天涯,今年不知燕子会飞到谁家?三月时不要听赏夜雨,风雨只会打得花木凋零,而不是在催花开放,增添生意。

赏析

一、公元一二七六年,元兵占领临安之后,张炎的家园被抄没,亲人被掳杀,他成了逃亡在外的宋臣。多年以后,他的家祸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忘,他回到了临安。时值春天,他目睹境况萧条,自己也已无家可归,而成了旧日都城的过客,有如飘泊无依的燕子,于是万千感慨,聚于笔端,吟成此作。

二、这首词从采芳人杳入手,层层推进,把作者心中的忧愁苦闷一步步展现出来。前两句一个杳字,把春天人们踏青采花的热闹景象推向了远处,只留下一缕朦胧的回忆;一个顿字突出了眼前的凄凉冷落与采芳时大为不同。接着词人吐露了心存遗憾的原因:身在客中,只能以诗解愁,哪能好好领略春光。下片进一步写自己像燕子,飘泊无依。去年燕子天涯,去年即至元二十七年(一二九〇)作者北上大都,次年即词中的今年作者南归。谁家体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惘感。最后一句,作者说,如今的风雨已不是初春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风雨了,而是彻底送花的暮春风雨,所以不忍听赏,一句双关,透露着家国身世之痛。

作者/出处

张炎

张炎(一二四八──一三一七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先世凤翔(今陕西省县名)人,寓居临安。为循王张俊后裔,三十二岁时,宋亡,与前朝遗老周密、郑思肖等过从,抱亡国之痛,漂泊于杭州、四明、天台及苏南之间,寄食于人。四十三岁时,曾北上燕京,一年后南返,寄人离下,凄凉以终。他精于词学,所撰《词源》为论述词律创作的专书。词多追怀之作,充满身世之感。有《山中白云词》传世。

创作背景

公元一二七六年,元兵占领临安之后,张炎的家园被抄没,亲人被掳杀,他成了逃亡在外的宋臣。多年以后,他的家祸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忘,他回到了临安。时值春天,他目睹境况萧条,自己也已无家可归,而成了旧日都城的过客,有如飘泊无依的燕子,于是万千感慨,聚于笔端,吟成此作。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