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选一)赏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1

(再竭衰庸:竭,尽力。衰庸,说自己衰老而无能,为自谦之词。)

定不支。

我精力衰微,难以长久担负国家重任。勉强竭力,必定难以支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2

(苟利国家生死以:据《左传‧昭公四年》载,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政治和赋税制度受人诽谤,曾说: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以,用,使用,引伸为献出。)

,岂因祸福避趋之!

为国为民,生死不论。祸福安危,何尝在胸。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3

(养拙:犹言守拙,意谓安于本分。)

刚于4

(刚于:正好为。)

戍卒宜。

皇恩浩荡,才得以贬谪从轻发落。充当戍卒,也合乎我守拙的初衷。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5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作者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此事出于《东坡志林》,作者借以表示自己旷达的胸怀。山妻,对自己妻子的谦称。故事,旧事。)

豁达些吧,老妻何不学古人吟诵断送老头皮的作乐苦中。

赏析

一、林则徐因查禁鸦片、积极御敌而得罪朝廷中的主和派,遂于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被遣戍新疆伊犁。八月十一日,他自西安告别家人,踏上远謪之程。感念国家的命运、家人的离别与自己的处境,遂写下这首名作。

二、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二句首先解释此行的原因,说自己早已精力衰微而担当不起国家的重任,所以深感疲惫,倘若再勉强竭力,定然难以支持。这是林公对自己遭贬被謪的自我解嘲。因为远行在即,不愿让家人伤心,又讳言朝廷的昏庸无能,所以只能自责。其实,林则徐深明大义,对是非曲直自了然于心,看下面两句就非常清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对当初的禁烟御敌,如今的充军边关都毫无怨言,以为只要有利于国家,自己的生死可置之度外,岂能为了个人的安危祸福而畏首畏尾。诗人忽于颔联下出此议论,正表明自己的忍辱负重,为的是国家的利益,由此点明了首联所以自谴自嘲的用意。这一联可以说是林公一生的写照,所以他于自己的诗中最爱这两句,时常击节吟诵,乃至临终时还叮嘱其子将此写入讣告中。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即接首二句而来,既是对送行者的慰借,又以故作旷达而表现自己的悲愤。诗人说自己获罪受贬而没有遭到更大的惩罚,是皇恩浩荡的体现,去边疆当一名守卒也正符合其愚拙的稟性。林则徐自十三岁郡试冠军起到五十四岁以钦差大臣查办海口事务,在科举和仕进中都可谓是个得志者,对清廷自有一种知遇之恩,然此次的遣戍实在是一场冤屈,故以颂扬皇恩而表现心中的不平。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二句纯以戏言表示旷达,作为对妻子的劝慰,正体现了他丈夫有泪不轻弹的英雄本色,他借苏东坡的风趣令全诗在一种轻松幽默的调子中结束。然在这表面旷达诙谐的背后,正有深沉的悲痛在,国事日非、亲人分离,怎能不在他的心中投下浓郁的暗影!

三、全诗既有自我解嘲式的旷达,也有深沉的家国之愁;既有幽默的戏语,也有刚烈的誓言;既有传统的忠君观念,也有养拙的退隐思想;既要表明心迹,又欲宽慰家人。总之,全诗充份展现了作者踏上贬谪之途时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所以诗意抑扬起伏,跌宕变化;风格刚柔相济,开张扬厉、直陈胸臆的表现与婉而多风,怨而不怒(林昌彝评此诗语)的含蓄相结合,可谓林氏诗中的压卷之作。

作者/出处

林则徐

林则徐(一七八五──一八五〇),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进士,累官湖广总督,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鸦片战争爆发后受主和派诬害,被革职,后遣戍伊犁,三年后释还。他的诗充满着爱国激情,有《云左山房诗钞、文钞》。

创作背景

林则徐因查禁鸦片、积极御敌而得罪朝廷中的主和派,遂于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被遣戍新疆伊犁。八月十一日,他自西安告别家人,踏上远謪之程。感念国家的命运、家人的离别与自己的处境,遂写下这首名作。诗题的赴戍指被遣戍伊犁,口占即作诗不起草。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