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Su Shi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水光潋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水光潋灧1

(潋灧:形容湖水波光闪动的样子。潋,粤:[敛或脸阳去声lim6];普:[liàn]。灧,粤:[验jim6];普:[yàn]。)

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2

(山色空濛雨亦奇:空濛,形容雨中雾气迷茫的景象。奇,奇妙。)

晴天时西湖微波荡漾波光粼粼,景色非常好看。雨天时湖面水气瀰漫山峰迷离,景色奇特无比。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若把西湖比西子3

(若把西湖比西子:若,一作欲。西子,即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总相宜4

(淡妆浓抹总相宜:妆,妆的异体字。抹,指涂脂抹粉。无论素雅的妆饰还是艳丽的打扮,对西施都很合适。这是比喻西湖无论是睛是雨,湖光山色总是美不胜收。)

我想把西湖比做那西施美女,不论淡雅的装束或浓豔的打扮,都是非常美丽。

赏析

一、这首诗通过对晴日水光、雨中山色的描绘,说明了西湖在任何时候都很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无限爱慕与眷恋。作品前实后虚,形神兼备。

二、这首诗的比喻特点:

一般的比喻多是以物比人,此诗的比喻却是以人比物。它以绝代佳人西施比喻天下胜景西湖,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而且生动地揭示出西湖的风情韵致;体现出西湖胜景的佳妙无双,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联想余地。正是这种神来之笔,使此诗成为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珍品。

作者/出处

苏轼

苏轼,生于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卒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进士。初任福昌主簿,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涉作诗讽刺朝政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北宋哲宗元祐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礼部尚书,其后屡遭贬谪,终任朝奉官。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任地方官时,关心百姓疾苦,有治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着述丰富,散文、诗、词、书画皆有卓越成就。其文纵横挥洒,其诗奔放豪迈,清新畅达,富于理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突破了唐五代词绮艳柔靡的传统,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有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吴兴茅维刊本《东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丛刊》据南宋刊本影《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传世。

创作背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选自《苏轼诗集》卷九,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一〇七三),原题共二首,此处选录第二首,湖指杭州西湖。作者用概括的语言讚美西湖的景色,首先就湖上的阴晴变化描写了西湖的风貌,接着用绝妙的比喻来表达西湖的神韵,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寻味。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