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马致远Ma Zhiyuan天净沙・秋思Heavenly Pure Sand -- Autumn Thoughts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1

(枯藤老树昏鸦:藤:蔓生植物,其茎柔曲,卷络他物而生。昏鸦:鸦是鸣禽类的鸟,与乌鸦相似,而非一种。昏鸦,即暮鸦,指在黄昏中栖息树上的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

(断肠人在天涯:断肠:形容悲哀达于极点的一个通用词;即痛断肝肠的意思;唐杜牧诗有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之句。天涯:犹言天边,形容极之地的一个通用词;唐李白诗有远海动风色,吹秋落天涯之句。案:一般说人在天涯,常指远地的旅人,本曲通首全是倦旅气象,断肠人似乎应指正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这一景象中的那个疲惫的旅客,但是这样一来,便不能不把天涯讲成就是旅客所在的那个枯藤老树昏鸦之地天涯之意,便成了离家极远,如在天边──由于天涯一词的通常用法,仅指与自己所在之处远隔的彼方(天边),因此这一解释是不甚洽切的。比较圆满也比较深刻的讲法应是:断肠人不指旅客自己,指旅客心中所想像的、那个正在痛断肝肠地思念着自己的人,亦即旅客的父母或妻子(一般常特指妻子);旅客距家千里万里,从旅客眼中看来,这位断肠人当然是远在天边。因此,断肠人在天涯全句的意思应是:有人正在痛断肝肠呵,在天的彼方!一面由形容这人与自己的远隔天涯,来反衬出自己的身在天涯;一面更由自己想像这人正在为思念自己而痛断肝肠,来反衬出自己也正在为思念这人而五内欲裂──这是最级的抒情境界。)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有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桥边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萧飒,有一匹瘦马驮着游子缓缓前行。夕阳慢慢向西落下,在遥远的天边,有人伤心断肠,忧思无限。An old tree, dried vines entwined, by ev'ning crows come roosting;O'er a small bridge, by a running stream, homes of people nestling.On an old road, in the autumn wind, a scrawny horse keeps trudging.The sun, slanting, to the west, setting ---Heart-torn, lovelorn, the wanderer, to the verge of the sky a-roaming.

赏析

本曲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有数的千古绝唱之一。这是一首曲,但它没有任何粗犷的俗语;这是一首古代的韵文,但它没有任何深奥难懂的字眼和典故;它既醇雅,又平易,和词境极相神似。它是配合音乐歌唱的小曲文,但文字音节本身的谐婉苍凉,使它已经便是音乐;它是倦旅情怀的抒写,但全部情怀抒写的意境,使它自然形成一幅凄怀抒写的意境,使它自然形成一幅凄美落寞的图画——这是欣赏本曲时首先便可见到的。

但是本曲的好处并不仅此。本曲之能成为千古绝唱,主要的好处仍在它所表现的意境本身,在它用以表现意境的各个具体意象间那种绵密的编织和恰如其分的融合。这种编织融合的技巧,是诗的真正生命所在,我们不妨特就本曲略予分析,以为读者今后欣赏诗文的参考。

本曲描写的是倦旅情怀。这种倦旅之情,在最初三句中几乎便已完全表达——这是三个形式相同、排比整齐、宛如静物写生一般的句子,但是作者运用他对于事物形相的选择和对于每一事物色调的点染,再把它们巧妙地排列起来,于是三个静态的句子,在联结中自然呈现一股微妙的感情流动:枯藤,老树,昏鸦的心情;于是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平和宁谧的画面,衬出了倦旅对于这个他人的家的热烈羡慕,同时也提了倦旅对于自己那个同样平和宁谧的家园的无限怀思;然后,古道,西风,瘦马,一幅悽怆惨切的画面,简洁深刻地描画出了倦旅现在置身之处的地的荒凉(古道),时的萧飒(西风),人的疲惫(瘦马——马尚如此,人更不用提了!),暗示倦旅在上面那种对家园的温馨回想中突然惊醒回来,重新面对这一苍凉现实时,深心生出的那股无边悲苦之感——仅这三句,一个倦旅的情怀已经大致刻划无遗了。

然而这里不能立刻收煞。这三句静态句子,不仅在字面上意思未完,而且在意境上因为全是零碎平列的静境,这下面必须一个足能凝聚全篇意境的中心点(最好还得有种动态的调和),始能焕现一种浑然一气的情致。于是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一片熠熠西落的红霞的光彩,使全部静境立刻生动起来,使平列的画图一下变成了正在变化的立体的形相,这意味,彷彿世界上还能支持自己的事物一下就化为苍茫、没入天际去了!这样下来的归结自然是一声断肠人在天涯!一声彷彿阵阵抽搐之后、终于压抑不住而迸出的痛哭——我在想天边的他(她),我想他(她)一定也正在在想天边的我!他(她)一定想得多苦!哇!我……这纔是全篇的高潮,这才是倦旅心情在层层刺激和一连串咬牙控制之后的喷发之笔。

注意:西下一词,由尖厉的阴平一下转为嘎然而收的去声,天涯一词,从阴平的尖厉展成阳平的低沉;这在音韵心理上,都能配合意境的要求,都是在抒情作品中调和声色的高度技巧表现——如把天涯改为三巴南华之类不同音韵构造的类词,再去试读一下,自会发现全篇情味的减色,因之自会体会本曲音韵的巧妙。

作者/出处

马致远

马致远(约公元一二五〇——一三二一前后),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市)人,曾任浙江省提举(省务官)。在大都曾参加小说、戏曲作者与艺人共同组织的团体——元贞书会,晚年隐居田园,过着红尘不向门前惹的恬淡生活。

马致远一生从事杂剧(元代戏剧剧种)创作,负有盛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曾写过杂剧十三种,现传七种,剧作思想内容颇复杂,有历史剧如《汉宫秋》;也有宗教剧如《岳阳楼》等。马致远又是杰出散曲作家,传世有《东篱乐府》收有散曲约共一百二十六首。

马致远作品文词清新,典雅隽永,在戏曲史上地位极高,明代曲评家贾仲明《凌波仙》吊词誉之为曲状元,朱权《太和正音谱》评赏马氏若神凤飞鸣于九霄,且宜列群英之上。

创作背景

《天净沙》亦作《天净纱》,又名《塞上秋》,在北曲中属于越调。《天净沙・秋思》是元曲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

马致远年轻时希望考取功名,但由于统治者的高压政策,读书人一直没有出路。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他在独自漂泊的旅途中,写下这首小令,抒发了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凄苦的倦旅之情。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