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谠口鼻眼眉争辩赏析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鑒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1

(尔:你。)

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2

(不能辨:不能辨别气味。)

。眼谓鼻曰:我近鑒毫端3

(毫端:细毛的尖端,此处指最细微的东西。)

,远察天际,惟我当先4

(当先:应处在首位。)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5

(世:世俗,这里指一般日常应酬。)

有宾客,何益6

(益:用处。)

主人?无即不成礼仪7

(礼仪:为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若无眉,成何面目8

(面目:样子。)

赏析

本文是一个有趣的小寓言,记述面上几个器官的争执。原先是口与鼻争功。口认为自己谈论古今,判断是非,非常有用,鼻断不应在它的上面。但鼻认为自己能辨别饮食的气味,功劳很大。眼也不甘示弱,加入辩论,说自己近能见最细微的东西,远能望无尽的天际,它才是最有用;又心中不愤地责问为何一无用处的的眉毛竟然会在它上面。眉毛则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它虽然没有甚么实际的用途,但就像世俗应酬中的宾客,他对于主人,虽然没有用处,但如果没有宾客,则各种礼俗仪节就没法举行了。如果没有眉毛,一个人的面目会变成甚么样子呢?

整节文字是四个器官的对话,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口、鼻、眼、眉人格化,演出了一场生动的小闹剧。口、鼻、眼的自夸蛮横可笑,极似世上争强好胜者的嘴脸。眉的回敬从容不迫而又绵里藏针,自认只是衬托,但没了它亦不成样子,很自然地道出了寓意。若无眉,成何面目一句足以让口鼻眼等辈瞠目结舌,恍然猛醒。

这个寓言旨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所起的作用不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让世界更美好。全文不足百字,但说理井然,构思巧妙,语言精警,读之令人莞尔。

作者/出处

王谠

王谠(生卒年不详),字正甫,长安(今陕西省市西安)人,约为崇甯、大观(宋徽宗年号)间人,曾入苏轼门下。他仿《世说新语》体例,着《唐语林》十卷,全书选录唐代至宋代初五十种笔记、杂史,分门记述,共五十二门。内容多为唐代历史、政治、文学等遗闻轶事,可与新旧《唐书》互相参证。书中所引用史书,后多散佚,故《唐语林》也有保存史料之功。

创作背景

本文节录自《唐语林》。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