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贺知章He Zhizhang回乡偶书Coming Home: Fortuitous Lines赏析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少小离乡老大回1

(少小离乡老大回:贺知章于武后证圣元年(六九五)三十七岁时中进士,至玄宗天宝初年(七四二──七四四)辞官还乡,已经八十多岁,离开家乡将近五十年。离乡,一作离家。老大,年老。)

,乡音难改鬓毛衰2

(乡音难改鬓毛衰:乡音难改鬓毛催:难改,一作无改。鬓毛衰,一作鬓毛催,鬓发衰减。)

从小离开家乡老了才返回,乡音没变两鬓毛发已花白。I left home young, now old, I return care free;My tongue unchanged, my hair though thinner be.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3

(客:指作者本人。)

从何处来。

儿童们看见个个都不相识,笑着问我是从甚么地方来?Unknown am I to the boys and girls I meet;Smiling they ask, “Sir, from whence come thee?”

赏析

《回乡偶书》是诗人八十多岁重返久别的家乡时写下的两首小诗。偶书,即有感而随意写下来。王尧衢说:一气浑成,不假雕琢,此兴之所至,举笔疾书者。(《唐诗三百首注疏》引)。

这两首诗,平易而生动地抒写了贺知章对故乡既感亲切又觉陌生,以及由物是人非而引发的久客伤老之情。

第一首写刚刚回到家乡的情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疏朗之笔勾勒出一个久别家乡的归客形象。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之间略去了五十年间的一切人生经历和生活痕迹,只剩下少小──老大、离家──回这两个简单的对比,将一言难尽的过程化为无言的感慨,突出了时流的迅速和无情。不变的乡音映衬变白的鬓毛,一方面具体描绘出诗人的老大之态,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诗人对家乡不变的深情。

|

作者/出处

贺知章

贺知章,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卒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六五九──七四四)。字季真,晚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即有文名,武后证圣元年(六九五)进士,初任国子四门博士,历任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官至太子宾客兼秘书监正授。天宝三年(七四四)辞官还乡,晚节放诞,以诗书自娱,不久逝世。

贺知章性格旷达,喜欢谈笑,和李白是诗中好友,贺知章没有经历安史之乱和中唐的动荡,故其作品充满了盛唐气象。贺知章的作品流传不多,有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张寿镛辑《四明丛书》本《贺秘监集》一卷《外纪》三卷传世。

创作背景

贺知章《回乡偶书》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二,原题共两首,此处选录第一首。本诗是诗人晚年之作,写久别还乡的感受。贺知章年少时就离开了故乡,直到老年才得返故里,乡音难改蕴藏着对故乡的深情。全诗朴素平实,对比鲜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