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Bai Juyi赋得古原草送别Grass of the Ancient Prairie Bidding Farewell: Written to a Prescribed Title赏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1

(离离:草生长茂盛的样子。)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

(枯荣:枯萎和茂盛。)

原野上茂盛繁密的野草,岁岁循环,秋枯春荣。Lushly, O lushly, you grass of the prairie thrive;You die to arise, O each year, gloriously so!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是说远处的春草蔓延到古老的驿道上,阳光下青翠的野草连接着边远的城镇。)

野火不能把它烧尽,春风一吹,又蓬勃地滋生繁荣。Wild fires do burn: they blaze in vain to purge you;As spring winds blow: come alive, again you grow.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4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贵族子弟,这里指友人。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萋,粤:[妻tsai1];普:[qī]。)

芳草蔓延,远远伸向古老的驿道,阳光下一片翠绿连着荒凉的边城。Your sweet scent spreads far, suffusing the old highway;Your green blades, sun bathed, to the citadel ruins go.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今天我又在这里送别友人离去,这繁茂的野草也好像充满了离别之情。Once more, I’m seeing my noble friend away --Cheers, O cheerio! Our parting feelings o’erflow.

赏析

这是白居易为准备考试而以古原草为题写的练习诗,故按格式题作赋得古原草。

作品写于唐德宗贞元三年(七八七),诗人时年十六。相传顾况特别欣赏野火二句,起初顾况拿白居易名字打趣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非易。后读到这两句诗,叹赏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这首诗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既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留恋之情,又反映了诗人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

作者/出处

白居易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自幼聪慧,刻苦读书。唐德宗贞元十六年(七九九)进士,初任校书郎,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敢言直谏,上疏亟论宰相武元衡被盗杀事,为当政者所忌,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其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晚年退居洛下,崇奉佛法。

白居易是中唐大诗人,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文学,强调《诗经》的美刺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白诗的特色是语言浅俗,使老妪、儿童都能解读,讽谕诗《秦中吟》及《新乐府》是其中的代表。晚年写了不少闲适诗和感伤诗。有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传世。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选自《全唐诗》卷四百三十六,一作《古原草》,为白居易少年时代之作。所谓赋得,凡指定、限定的诗题,按例须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据说此诗是作者准备应考时的习作,故也加赋得二字。本诗描写古原上离离春草的景象,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挚情意。作者从《楚辞‧招隐士》的两句诗里找到了芳草与送别的联系,诗的前半写草,暗寓送别;后半写别,不离春草。情景交融,虚实并举,意境浑成。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