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谢朓登山曲赏析

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天明开秀崿1

(崿:音恶,山崖。崿,粤:[鳄ngok9];普:[è]。)

,澜光2

(澜光:水面波光。澜,大波浪。《说文》:澜,大波为澜。)

媚碧堤。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清晨,明亮的阳光展现秀丽的山景,水面的波澜映照着碧绿堤岸,显得份外柔媚好看。微风吹拂,令飞莺随之飘摇不能自主;天上旳云朵,也被春树的芬芳吸引,低低贴着它飘过。

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

暮春3

(暮春:农历三月,春季的末期。或称为季春、晚春。)

春服4

(春服:春天穿着的衣裳。《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美,游驾凌丹梯5

(凌丹梯:凌,越过、经过。丹梯,指山路。)

。升峤既小鲁6

(升峤既小鲁:峤,音较,高而尖的山。《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峤,粤:[桥kiu4];普:[jiào]。)

,登峦且怅齐7

(登峦且怅齐:峦,连绵不断的山群。传齐景公登上牛山而望齐国,感人寿有限无法常保江山荣华,因而君臣对泣。《韩诗外传》卷十: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况君乎!俯泣。晏子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

暮春三月,春服是如此美丽,我驾着车沿山路游赏。孔子登东山而感觉鲁国的渺小,齐景公爬上牛山而为留恋齐国感伤。

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王孙尚游衍8

(游衍:恣意纵游。)

,蕙草9

(蕙草:一种香草。古代妇女多佩在身上,作为香料。)

正萋萋10

(萋萋:草木繁盛的样子。《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那王孙还在恣意游赏呢,芳草如今正是茂盛美好。

赏析

首句以明字展开全文,点出了一天的时间(早晨);清晨阳光驱散岚雾,正如登山游赏可舒展身心。接着澜光媚碧堤句,承接上句之光影流动,使山光水色融合为一,显得春意盎然。三四句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捕捉住景物的动态丰姿,既荡飘春莺,复亲近芳树,使风和云彷彿都有了情感。五六句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则又一转有出尘之意,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放下一切,如曾点悠然无求之志,又似修炼者超俗攀昇的过程。七八句展现诗的层次,连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及齐景公君臣牛山对泣两个典故,说明唯有提高眼界与层次,才能看见更为宏观的事物。末句抒情,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句作结,除表达作者之流连忘返,也暗示了对于归隐生活的嚮往。

全诗融情于景,复于景中见其哲思,意境高远。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二句,表现视野开阔的气象,实为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之先导,谢诗清丽而善为佳句,亦由此可见。

作者/出处

谢朓

谢朓(公元四六四──四九九年),子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齐诗人。谢朓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与刘宋王朝亲近,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少好学,有美名,为竟陵八友之一。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等职,故又称谢宣城。后被萧遥光诬陷,死于狱中,年仅三十六岁。谢朓长于五言及山水诗,他的风格清俊秀丽,写景抒情、清新自然,佳句颇多。萧衍曾说: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现存诗二百多首,有《谢宣城集》。

创作背景

这是作者在荆州奉随王萧子隆之命写的《乐府‧鼓吹曲》十首中第九首。写登山所见清丽之景,结尾表现流连忘归之意。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