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鼎村居赏析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1

(草长莺飞:小草生长,莺鸟飞舞。)

二月天2

(二月天:早春二月的天气。)

,拂3

(拂:拂拭,轻轻擦过。)

堤杨柳醉4

(醉:陶醉。)

春烟5

(春烟:春天的雾气。)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散学6

(散学:放学。)

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7

(纸鸢:或称风鸢。鸢:老鹰。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絃的声音;至于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絃,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絃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关于风筝起源的故事,请参看徐渭《风鸢图诗》【背景资料】部分。鸢,粤:[渊jyun1];普:[yuān]。)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早春儿童放纸鸢情景的诗。在春光明媚的二月,小草开始吐出嫩芽,一群群的莺儿上下翻飞,轻轻拂拭河堤的杨柳枝条儿,像是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一群早早放学归来的小孩子,急忙忙趁着东风放起了纸鸢。

首两句写放纸鸢的时节——春天的景色。草长莺飞四字,使人自然联想到南朝文学家丘迟的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美不胜收的风光立刻浮现脑海。在这一派春色之中,诗人着重描写随风轻拂的柳条儿。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丝丝柳条儿轻轻地拂拭着河堤,是那么轻柔,像是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一个醉字,形容柳条在春风的吹拂之下前后摇摆,好像醉人的踏步,用得很富形象,也很新颖。是柳树在春天的气息中陶醉?还是诗人被这春色陶醉?或者读者也对这美不胜收的风光,产生一种飘飘然陶醉的感觉?二月东风已起,风力不大不小,是放纸鸢的时节,杨柳拂堤,更点明风力的柔和。前两句主要写景,也给放纸鸢的情景预作了铺垫。

后两句写放纸鸢的情景。诗人非常明白小孩子好玩的心态,要在平时,他们散学以后,也许不免在路上磨蹭逗留,设想方法嬉戏。但这段时间,孩子们一放学就急忙回家,为的是急不及待的要放风筝去呢!归来早、忙趁东风写出了一片童心和童趣,恐怕他们上课时已巴望早早散学了。诗写到放纸鸢而止,诗人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彷彿各色各样的风筝在欢笑跳跃的儿童的牵引下,在空中尽情飞翔。

如果把这首诗绘成一幅图画,那么,诗的前半部所写的景色就是背景,后半部所写儿童放纸鸢就是画的主体。诗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遇景入咏,更能灵活地化用前人的诗句,言简意赅的把春天的美景融入笔下。诗人抓住儿童贪玩时迫不及待的典型心理加以描绘,形象逼真,充满童趣,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了这首诗,彷彿跟诗人一起饱览农村美丽的春景,分享孩子们放纸鸢的欢乐。

作者/出处

高鼎

高鼎(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大约生活在咸丰(公元一八五一——一八六一)年间。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的诗歌擅长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