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Bai Juyi慈乌夜啼赏析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1

(故林:母鸟住的树林。)

慈乌失掉了母亲,不住地哑哑哀鸣。整夜整日,它并不飞向别处,春去秋来,它仍然苦守旧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霑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霑襟2

(霑襟:眼泪淌湿了衣服上的大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3

(反哺:哺,餵饲。子哺其母,叫做反哺,引申为报答亲恩的意思。)

心。

它那每晚不绝的深夜长号,听见的人全为它泪湿衣襟。这啼声彷彿在说:它还未能真正地报答亲恩。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4

(不任:不能胜任、受不了,十分悲哀的意思。任,粤:[吟jam4];普:[yín]。)

所有的鸟儿难道会没有母鸟?为甚么你特别伤情?哦,这该是母恩太重了,遂使你悲哀得不能自禁!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昔有吴起5

(吴起:生年不详,卒于周安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三七八)。战国衞人,曾为魏文侯将、楚悼王相,我国古代的名将之一。)

者,母殁丧不临6

(母殁丧不临:母殁丧不临:殁,死。丧不临,不临丧,没有奔丧。丧,粤:[桑song1];普:[sāng]。)

。嗟哉斯徒辈7

(嗟哉斯徒辈:嗟哉,歎息的样子。斯徙辈,这类人,指吴起。)

,其心不如禽!

记得过去有个叫做吴起的,母亲逝世,竟不回家拜拜柩灵,可歎呵,像他这般的家伙,心肠竟还比不上毛羽畜牲!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慈乌复慈乌8

(慈乌复慈乌:即慈乌啊慈乌!呼唤慈乌而带有讚歎的口吻。)

,鸟中之曾参9

(曾参:孔子的弟子,以孝著名。参,粤:[深sam1];普:[shēn]。)

慈乌呀,慈乌,你是鸟类里面的曾参。

赏析

本诗主题在借慈乌念母的深刻悲哀,来提醒世上那些不敬父母乃至不顾父母的无耻子女。用语造句都极平易自然,自然有味,不愧老妪童子都能上口的称誉。

本诗是五言古诗(古诗又称古风),简称五古。古诗在句数、韵法、对偶、平仄上,都比近体诗(律诗、绝诗)自由,没有一定的规律,但没有规律并非不讲规律,特别在音韵上,古诗是有其特殊风格的,最显然的特点,便是它与律诗腔调截然的不同,其具体韵法,必须多读才能体会。

作者/出处

白居易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自幼聪慧,刻苦读书。唐德宗贞元十六年(七九九)进士,初任校书郎,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敢言直谏,上疏亟论宰相武元衡被盗杀事,为当政者所忌,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其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晚年退居洛下,崇奉佛法。

白居易是中唐大诗人,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文学,强调《诗经》的美刺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白诗的特色是语言浅俗,使老妪、儿童都能解读,讽谕诗《秦中吟》及《新乐府》是其中的代表。晚年写了不少闲适诗和感伤诗。有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传世。

创作背景

《慈乌夜啼》选自《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四,属讽谕诗,是作者于元和六年(八一一)或七年初,他的母亲去世后不久,回乡丁忧时写成。慈乌是乌鸟的一种,嘴小、性慈孝。这种鸟在母鸟死后,常徘徊于母鸟的故巢,每在半夜哀啼。作者除以这首诗悼念亡母之外,并用以讚叹母子的亲情和慈孝的美德。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