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庾信重别周尚书(其一)赏析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阳关万里道1

(阳关万里道:阳关,长城西北一个关口,位于玉门关的南面,故名阳关,两关都是出塞必经之地。万里道,指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

,不见一人归2

(不见一人归:梁元帝承圣三年(五五四),西魏破梁都江陵,杀梁元帝,虏了大批人北上驱至长安。这句或指俘虏不能南归,亦是庾信自况。)

。惟有河边雁3

(河边雁:黄河边的大雁,暗喻周弘正。)

,秋来南向飞4

(秋来南向飞:秋来,即秋时。南向飞,向南飞。此以秋雁南飞比喻周弘正南归。)

在与故国相隔万里的阳关道,看不到一个人往南归国。只有在黄河边的鸿雁,秋天到来时可以向南方飞去。

赏析

承圣三年(五五四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在他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庾信被迫留在长安。他受西魏赏识,授以官职。北周取代西魏后,他受到更大礼遇,在北朝任高职,一直未有返回南方。陈朝代梁后,与北周通好,曾要求放还羁留北方的旧臣,其中有十数人陆续放还,但庾信和王褒就不准回归。

周弘正曾与庾信在梁朝同朝为官,后在陈文帝时出使北周,也曾滞留两年,后终获放还。他南归时庾信赠诗相送,这是其中一首。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留长安的悲哀。阳关是出塞必经之路,借指由北国通往南方故国之路,有万里之遥。多少人走在回国的阳关道上,独不见一人归。这是指只有自己一人不能回归故土。后两句的河边雁南向飞,一方面以河边鸿雁到了秋天可以南飞,对比自己羁留北方,欲归无从;另一方面暗指周弘正,把他终于可以回国比喻为南归之雁,隐约有羡慕之意。

庾信作品以乡关之思为人称道,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用字浅白,但能以借代、暗喻手法表达深刻的思嫏感情,格调清新,真挚动人。

作者/出处

庾信

庾信(公元五一三——五八一),字子山,小字兰成,南北朝时南阳新野(河南今县)人。幼聪敏,博览羣书;十九岁即仕梁为东宫抄撰学士,文名大噪。侯景叛变时,他兼任建康令,弃城逃走。后来梁元帝即位江陵,封他为武康县侯,出使西魏,竟被北朝扣留。因为北朝早已钦仰他的文名,便派他做了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不久宇文觉篡西魏自立,改国号为北周,宇文觉兄弟们都爱好文学,因又擢庾信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进爵义城县侯。他虽在北国如此贵显,但仍渴望返回江南,只是北周始终没有放他回来,终于老死长安。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是集骈文俳赋之大成的人物,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少年时所写的文章,已经非常绮丽,与《玉 咏》的编者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他把诗里声韵的规律,移植到辞赋和文章里去,使骈文和俳赋的形式美达到极高的水准。在北朝所作,常有乡关之思,更有了新的内容,如《哀江南赋》《小园赋》《枯树赋》都是极哀感动人的作品。后世研究骈文辞赋的,对于庾信的作品都极重视。初唐四杰以至盛唐初年的所谓燕许大手笔(张说、苏颋)都极力模拟庾信。杜甫诗中有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诸句,可见对于他的推许。今存有《庾子山集》十六卷。

创作背景

庾信《重别周尚书》选自《庾子山集注》卷四,原题共二首,这是第一首。周尚书即周弘正,陈文帝时曾出使北周,南归时庾信以诗赠别。由于之前已曾以诗为周赠别,故题重别。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