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秦观踏莎行赏析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雾失楼台1

(雾失楼台:夜雾笼着楼台,好像消失了。)

,月迷津渡2

(月迷津渡:津渡,渡口。渡口隐没于朦胧的月色中。)

。桃源望断无寻处3

(桃源望断无寻处:桃源,有二说,一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说《幽明录》所载刘晨、阮肇采药遇仙女的桃源。此处泛指与世隔绝之理想境界。全句谓极目远望,桃花源无处可寻。)

。可堪孤馆闭春寒4

(可堪孤馆闭春寒:可堪,那堪、受不住。孤馆闭春寒,指闭馆独处,忍受春寒。)

,杜鹃5

(杜鹃:鸟名。杜鹃鸟啼声凄切,容易引起离人的愁思。)

声里斜阳暮。 

浓雾隐没了楼台,朦胧的月夜,看不清渡口。望穿双眼也找不到令人嚮往的桃花源。我独自住在旅舍,正难忍早春的清寒,偏又在这夕阳惨淡的时节,传来杜鹃凄切的叫喊。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驿寄梅花6

(驿寄梅花:典出《荆州记》:吴陆凯与范晔善,自江南寄梅花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处词人以远离故乡的范晔自比。)

,鱼传尺素7

(尺素:指书信。)

。砌8

(砌:堆积。)

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9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源于郴州黄岑山,北入湘江支流水。潇湘,湘水与潇水合流于湖南零陵西,称潇湘。全句谓郴江本源出郴山,何故流去潇湘呢?连江水也不为愁人而少留,此作者感慨羁旅之孤寂。郴,粤:[深sam1];普:[chēn]。)

远方寄来的礼物和一封封书信,砌成无数重幽怨。郴江啊郴江,你本来绕着郴山,为甚么现在丢下我,独自流向潇湘?

赏析

一、这首词通过对郴州贬所凄凉环境的渲染,抒发了作者身

处逆境而又走投无路的绝望心情。作品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二、开头三句的借景言情,指物喻事:雾失楼台象征着美好生活的消失,月迷津渡则象征着人生道路的渺茫,桃源望断又象征着退避归隐的无望。而郴江两句更以愁山怨水表达羁旅之思与绝望之情,物我一体,意境深婉。

作者/出处

秦观

秦观,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卒于宋哲宗元符三年(一〇四九──一一〇〇)。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少有文名,好读兵家书。早年举进士不中,得苏轼勉励,于宋神宗元丰八年(一〇八五)举进士。初任定海主簿,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其后遭王安石之新党排斥,贬为杭州通判,历贬郴州、雷州等地。至徽宗即位才放还,至藤州而卒。

秦观是北宋婉约词派大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词风秀丽,音律谐美,有情韵兼胜之妙,广受时人称誉。有《淮海词》。

创作背景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选自《全宋词》。

《踏莎行》词调,唐、五代词不载,始见于北宋寇准及晏殊的作品。秦观此词小题为郴州旅舍,当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一〇九七)春天被贬郴州(今湖南郴县)时。作者以比兴手法抒写失意的心境。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