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列子》愚公移山赏析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太形、王屋二山1

(太形、王屋二山:太形,即太行山,主峰在今山西晋城县南。王屋,山名,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南。)

,方七百里,高万仞2

(万仞:古以周尺八尺为仞,亦有以七尺为仞者。万仞,表示山高,如同我们说万丈,不一定精确。仞,粤:[刃jan6];普:[rèn]。)

;本在冀州3

(冀州:即古冀州,包括今河北、山西全省,辽宁省辽河以西,河南省黄河以北一带地方。)

之南,河阳4

(河阳:春秋时晋邑,战国时属魏,故城在今河南孟县西。)

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5

(惩:苦于。)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6

(豫:今河南省。)

南,达于汉阴7

(汉阴:汉,汉指汉水;阴,水南曰阴。汉阴,即汉水之南。)

,可乎?杂然相许8

(杂然相许:杂然,大家都。相许,赞成。)

太行、王屋两座山,面积七百方里,高度万余丈;原来坐落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的。北山有个傻老头儿,年纪已快九十岁了,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居住。苦于山北道路不通,出入都须绕一个大圈子,便召集家里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大家尽力刬平这两座险阻的山,把它打通到豫州的南部,直达汉水的南岸,好不好,大家都表示赞成。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其妻献疑9

(献疑:怀疑。)

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10

(魁父:小山名,在河南省。)

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11

(诸:之于两字的合音。)

渤海12

(渤海:在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之间。)

之尾,隐土13

(隐土:古幽州地,当今河北、辽宁二省。)

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14

(叩石垦壤:叩,打。垦壤,开地。)

,箕畚15

(畚:用草或竹木所制的盛土器。畚,粤:[本bun2];普:[běn]。)

运于渤海之尾。

傻老头儿的太太怀疑说:光拿你们的力量,还不够损掉魁父的土堆,能对太行、王屋怎么样呢!而且将来土方石头往哪里放?大家说:投到渤海的下边,隐土的北方。便带了儿子孙子,挑着担儿的三个壮丁,打石锄土,一筲箕一竹篓地运到渤海的下边。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邻人京城氏16

(京城氏:古时有氏有姓,后来混而为一;这里的京城氏,即是说以京城为姓氏的人。后世称某人,亦说某氏。)

之孀妻17

(孀妻:寡妇。孀,粤:[双soeng1];普:[shuāng]。)

,有遗男,始龀18

(龀:男女七岁始掉换乳牙,这时叫做龀,因用以泛指人的童年时期。龀,粤:[趁can3];普:[chèn]。)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邻舍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腹子,约莫七八岁光景,也跳跳蹦蹦去帮忙他。从冬天到夏天,才只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河曲智叟19

(河曲智叟: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境,地当黄河之东,黄河自北而南,至此折而东,经风陵渡入芮城县,成一曲形,故名。智叟,如说聪明的老头。)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20

(惠:同慧。)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21

(长息:太息。)

曰:汝心之固22

(固:固执。)

,固不可彻23

(彻:通。)

;曾不若孀妻弱子。

住在黄河拐角的聪明老头儿笑着阻止他说:你的脑筋真是太不灵了!凭你这样衰迈年纪,一丁点儿残余力量,还不够毁掉山上的一根草,这样大的土石工程,你能有甚么办法?北山傻老头儿歎了一口气说:你的思想这么顽固,根本就没法搞得通;还不如那寡妇的小孩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孙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孙24

(孙:孙字各本俱作子字,与上句子又有子,下句子子孙孙文意不贯,疑子乃孙字之误。)

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25

(匮:竭尽。匮,粤:[跪gwai6];普:[kuì]。)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你要知道,纵然我死了,却有儿子在;儿子又得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孙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永没穷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为甚么怕不能刬平?说得住在黄河拐角的聪明老头儿没法答覆。

操蛇之神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操蛇之神26

(操蛇之神:即山神,因手里拿着蛇,故名。)

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27

(帝:天帝。)

。帝感其诚,命夸蛾氏28

(夸蛾氏:大力之神。夸,粤:[夸kwaa1];普:[kuā]。)

二子负二山,一厝29

(厝:安置。厝,粤:[澡cou3];普:[cuò]。)

30

(朔:古朔方郡,今绥远南境。)

东,一厝雍31

(雍:古雍州包括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大半部与青海额济纳河之地。)

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32

(陇断:陇通垄;垄断,即高地。)

焉。

这话给持蛇的山神听见了,怕他真个无休无歇地干下去,连忙报告给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便派大力神夸蛾氏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山背走,一座放在朔州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自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到汉水的南岸,便没有甚么高地了。

赏析

本文主题,乃用寓言阐明有恒为成功之母的道理。寓言是依托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主题,但虚构的故事也得敍述,所以寓言都是敍述体裁的文章。

全文分四段,皆就事态的发展顺次敍述,是为顺敍法。首敍愚公动议移山及家人的赞成;次敍其妻表示怀疑,和工作的进行;又次敍愚公与河曲智叟的问答,揭出移山必能成功之理由;最后以神话式的移山,以象征有恒心者的成功。

作者/出处

《列子》

相传《列子》为战国时代列御寇所着。列御寇生平不详,传说他是郑国的一位隐士,思想和老庄相仿。原本《列子》早已失传,今本《列子》八篇,大概是魏晋时人纂辑先秦旧书遗文而来,内容包括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

创作背景

本篇乃节录《列子・汤问篇》。愚公,是作者假托的一个人,等于说傻老头;移山,就是使山迁移。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