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战国策》鹬蚌相争赏析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1

(蚌:河蚌,生活在淡水中的软件动物,有坚硬的贝壳,肉味鲜美。)

2

(方:正在。)

出曝3

(曝:晒太阳。曝,粤:[僕buk9];普:[pù]。)

,而鹬4

(鹬:水鸟,以捕食昆虫、水生动物为生。鹬,粤:[核wat9];普:[yù]。)

啄其肉。蚌合而拑5

(拑:一作钳,把东西夹住。拑,粤:[钳kim4];普:[qiɑ́n]。)

其喙6

(喙:鸟嘴。喙,粤:[悔fui3];普:[huì]。)

。鹬曰:今日不雨7

(雨:这里作动词,下雨。雨,粤:[预jyu6];普:[yù]。)

,明日不雨,即有死8

(死:此作形容词用,指失去生命的。)

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9

(不出:指鹬的嘴拔不出来。)

,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10

(舍:通舍,这里解作让步。)

,渔者11

(渔者:渔夫。)

得而并12

(并:一起。)

擒之。

赏析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在争执中,双方各不相让,就可能两败俱伤,并让第三者从中得益。

燕国的使者苏代,跟赵王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河蚌正张开贝壳晒太阳,鹬乘机来啄食它的肉,河蚌立刻把贝壳合起来,拑住了鹬的长嘴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这儿很快便会有一只死蚌了。蚌回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这儿很快就会有一只死鹬了。它们谁也不肯让步,结果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一起捉去了。

这一节文字虽然简短,但故事完整,寓意深刻。文中鹬蚌的对话形象非常生动,鹬说: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回敬说: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用语句式完全一样,但内容针锋相对,生动地勾勒出它们两个寸步不让的态度。

鹬和蚌双方意气用事,都以为自己最终会得到胜利,结果却是两败俱伤,这则寓言就是以此规劝人们汲取此一教训,不要作鹬蚌相争的事。苏代说完这个故事,便劝赵王说:现在贵国准备进攻燕国,如果战端一开,相持不下,强大的秦国必会像渔夫那样,把燕、赵两国一起吞掉。赵王听了,觉得苏代说得有理,于是取消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鹬蚌相争,亦作鹬蚌相持,常与渔人得利连用,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

作者/出处

《战国策》

《战国策》又名《国策》、《短长》,传为汉初蒯通所作。蒯通原名蒯彻,作通,盖避武帝讳改。通长于时论。西汉刘向将原书编订后定名《战国策》。此书是战国时代的史料彙编,其中记载纵横策士论辩游说之辞尤多。

《战国策》三十三篇,以国分类,各自成策,计有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衞、中山十二国。所记自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四五三)三家分晋时起,迄于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二〇九)楚汉起事止,凡二百四十五年,所记列国政治、军事和外交大事均可补正史之不足。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秦国常常依靠强大的国力,侵略别的国家,其他各国也常常互相攻伐。一年,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国听到风声后,急忙派说客苏代到赵国说情,劝赵国休兵。苏代到了赵国后,就对赵王说了鹬蚌相争的故事。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