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怡勉谕儿辈赏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1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语出《司马光家训》。入:转入。)

饮食衣服若思2

(思:考虑到。)

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3

(费用:花费使用。)

。酒肉一餐,可办4

(办:置备、采购。)

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5

(馋:贪吃。馋,粤:[谗caam4];汉[chán]。)

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6

(有日:有衣食之日。后文无日、有时、无时意思类此。)

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赏析

勉谕儿辈是指劝勉教谕子侄一辈的人。我国人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古人积累了大量的治家经验,希望子孙们世代遵守,以保长久的幸福安宁。周怡在这里所谈的是奢与俭的关系问题。

生活原来俭朴,后来变得奢侈,这很容易适应,可是奢侈惯了再要过俭朴的生活就很困难了。如果吃饭穿衣时,想到食物、衣服得来不易,那么就不会轻易浪费。置一顿好酒好肉的费用可以抵上几天的家常饭菜;用一匹丝绸的价钱可以做几件普通衣服,无论穿甚么、吃甚么,能果腹,能保暖就可以了,何必要贪图吃好、穿好呢?要是能在不愁衣食的时候未雨绸缪,子子孙孙就会永保温饱了。

希望过丰裕的生活是人之常情,所以作者首先从生活中俭与奢的转换上给儿辈们警示:从俭朴生活转入奢侈享受是很容易适应的,但过惯了奢华的生活而要回头过俭朴的生活,那就很困难了。读者可以想见,在周怡的督导之下,他的子侄所过的生活一定不会豪华。接着,他用两相对举的方法,比较酒肉一餐和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和粗衣几件,在作者来说,食物、衣服,最基本的功用不过是果腹保暖,为甚么要浪费呢?古人常说勤俭持家,对于社会经历尚浅的年轻人来说,没有经受生活的考验,不知道衣食得之不易,很容易犯上铺张浪费的毛病,所以作者要对他的子侄说明俭朴的重要。最后作者语重心长的告诫子侄要居安思危,必须未雨绸缪,切不可到穷途末路时才知追悔。

全文语言浅近,辞意恳切,在反复的对比中说理透彻。文中运用大量对仗工整,类似格言的句子,既使文章更加生动,也有利于后辈的记诵。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等,都是我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训。作者所阐述的思想,直到今天,仍有借鑒意义。

作者/出处

周怡

周怡(生卒年不详),字顺之,号讷溪,明代太平县(在今安徽省黄山市)人。嘉靖十七年(公元一五三八)进士,官至太常少卿。他以敢言直谏着称,曾多次上疏弹劾权臣严嵩等人;后因言获罪,两次下狱,屡遭贬官。

创作背景

勉谕儿辈是指劝勉教谕子侄一辈的人。我国人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古人积累了大量的治家经验,希望子孙们世代遵守,以保长久的幸福安宁。周怡在这里所谈的是奢与俭的关系问题。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