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赏析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江出西陵1

(西陵: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宜昌县西北。长江向东流,既出此峡,水渐平夷,故又名夷陵。《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逕西陵峡,山水纡曲,绝壁或千许丈,林木高茂,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即记西陵峡之佳胜的。)

,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2

(沅、湘:沅:水名,源出贵州瓮安县,东流入湖南,曲折流至辰谿,经沅陵,折而东北,再经桃源、常德入洞庭湖。湘:水名,源出广西兴安县阳海山,东北流,入湖南省境,经零陵、衡阳、醴陵、湘潭而至长沙,会合诸水,再经湘阴,西入洞庭湖;长约二千余里,为湖南第一大川。)

,北合汉、沔3

(汉、沔:汉:水名,源出陕西宁羌县北嶓冢山,东北至沔县,折而东南流入湖北省境,经汉阳入长江。沔:水名,为汉水的上流。沔,粤:[免min5];普:[miǎn]。)

,其势益张。至于赤壁4

(赤壁:名叫赤壁的山,共有三处,均在湖北省境。这里是指的嘉鱼县东北的赤壁山,在长江南岸,刘备、周瑜曾大破曹操于此。)

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5

(清河:今河北清河县。)

张君梦得,谪居齐安6

(齐安:即黄州;南北朝的齐朝曾置齐安县,隋代并入黄州。)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7

(子瞻:苏轼的字。)

,名之曰快哉。

长江出了西陵峡,才得到平地;它的水流奔放浩大。等到南边汇合沅、湘两水,北方汇合汉、沔两水,它的水势越发汹涌。到了赤壁的下面,波流的形势和浸灌的面积,简直就和大海差不了多少。清河张君梦得,贬官住在齐安地方,就在住宅的西南,建筑了一座亭子,以便观赏江流的胜景;我哥哥子瞻给这亭子取了个名字叫做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夫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8

(一舍:三十里。俗作一合,误。)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9

(武昌:即今湖北省会。)

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夫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原来在亭子里所能看得见的,南北有百里光景,东西也有三十里。长江的波涛汹涌奔放,天空的风云开阖无常;白天在亭前有舟楫出没,夜晚在亭下有鱼龙悲啸;一会的功夫,就千变万化;直教人看了惊心,不能继续看下去。现在有了这座亭子却能将这一切都移来桌几上把玩,只一张开眼睛便可得到满足。西边看看武昌的那些山,冈陵一起一伏,草木成行成列;每逢烟雾消散,太阳出来的时候,渔父樵夫的茅屋,都能一一数得清;这就是所以名叫快哉的缘故吧。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10

(故城之墟:故城,指齐安县的旧城,在今黄冈县城西北。墟:指故城遗址。)

;曹孟德、孙仲谋11

(曹孟德、孙仲谋:即曹操、孙权。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〇),东汉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本姓夏侯,他父亲夏侯嵩做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就改姓曹。他曾任汉献帝的丞相,自己进爵魏王,大权都在他手里,皇帝不过徒拥虚名而已。后来他的儿子曹丕篡汉称帝(事在公元二二〇年),国号魏,追谥他为武帝。孙权(公元一八二——二五二),富春(今浙江富阳县)人,他是三国时吴国的开国之君,继他的哥哥孙策之后,据有江东之地,与曹操、刘备对峙,成三分之业,在位三十一年,卒谥大皇帝。)

之所睥睨12

(睥睨:斜视;引伸为不可一世、藐视一切的意思。睥睨,粤:[pai5毅ngai6];普:[bìnì]。)

,周瑜、陆逊13

(周瑜、陆逊:周瑜(公元一七五——二一〇):字公瑾,三国吴舒(今安徽庐江县)人,有文武才,佐孙策平定江东,败曹操于赤壁,拜前将军,领南郡太守。陵逊(公元一八三——二四五):字伯言,三国吴郡(今江苏吴县)人;他是吴国的名臣,曾统军过武昌,大破刘备军于夷陵,官至丞相。)

之所驰骛14

(驰骛:疾驱横行,即角逐战斗的意思。驰一作骋。)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至于那长洲的旁边,旧城的遗址;是当年曹孟德、孙仲谋所雄视争夺,周瑜、陆逊所驰骋战争的地方,那些流风遗迹,也够得上在尘世上说声痛快。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15

(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楚襄王:战国时楚国的国王,名横,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二九八——二六四)。宋玉(公元前三三二?——二八四?)、景差:均楚国的大夫,二人都好辞赋。兰台:地名,故址在今湖北锺祥县东。《昭明文选‧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下文楚王与宋玉的对话,皆引自《风赋》。)

,有风飒16

(飒:风声。飒,粤:[圾saap8];普:[sà]。)

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17

(讽:托词规劝或感动别人。)

焉。

从前楚襄王带了宋玉、景差到兰台宫里,有一阵凉风飒飒地吹来,襄王敞开大襟迎着风,说:真好呵,这一阵风!是我和老百姓所共有的吗?宋玉答道:这只是大王独有的雄风罢啦,老百姓怎么能够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原来来含有讽谏的意味哩。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18

(与:相干。)

焉?

说到风,并没有甚么雄雌的分别,却是人倒有走运不走运的不同。楚王的所以当做快乐,和老百姓的所以当做忧患,这是人事上的变化,和风有甚么相干呢?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稽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士生于世,使其中19

(中:指心中。)

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稽之余功20

(会稽之余功:会稽:指簿书钱穀之事,犹今言公事。功:指时间,如说功夫。余功:即公余之暇。会,粤:[绘kui2];普:[kuài]。)

,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21

(蓬户、瓮牖:蓬户:户即是门,指编蓬为门。瓮牖:牖即是窗,指以破瓮为窗。二者皆极言房屋的简陋。牖,粤:[友jau5];普:[yǒu]。)

,无所不快;而况乎濯22

(濯:洗涤。濯,粤:[昨zok9];普:[zhuó]。)

长江之清流,挹23

(挹:引。挹,粤:[邑jap7];普:[yì]。)

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读书人生活在世界上,假使他的心里不得意,那末任管到甚么地方,还能感到快乐吗?假使他的心里平平和和地不让外物伤害了自己的性灵,那末任管去甚么地方,还能感到不快乐吗?如今张君并不把自己的贬官看做忧患,利用公事的余暇,无拘无束地在山水之间游乐,这是他的心里一定有着超过普通人的地方的。这样,他就是住在蓬草做门、瓮口做窗的简陋屋子里,也没有甚么不快乐;何况还能够在长江的清流洗涤尘垢,向西山的白云招引飞舞,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胜景,使自己舒适呢?

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24

(骚人思士:骚人:因屈原曾作《离骚》,后世便有时称诗人为骚人。思士:忧思而不得志的人。)

之所以悲伤、憔悴25

(憔悴:枯槁瘦病貌。憔悴,粤:[朝絮ciu4seoi6];普:[qiáocuì]。)

,而不能胜26

(胜:忍。)

者;乌27

(乌:何。)

睹其为快也哉?

不然的话,纵是那连绵的山岭,幽深的巖壑,长茂的森林,奇伟的古木,振荡着清凉的微风,照耀着明亮的月光,也都只是诗人和忧思的人们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还怎么看得出那是快乐呢?

赏析

古文中的记,并不是单纯的记敍,有许多是借题发挥议论的,本文也是这样,这相当于现在的所谓杂文。

作者借为快哉亭作记而发挥自己的快乐观。他认为快乐和不快乐的分别,全在自己心情的好坏:如果心情好,自然看着甚么也好,就能感到快乐;如果心情不好,自然看着甚么也不好,不但感到不快乐,却处处以为愁苦。但怎样才能使得心情好呢?这就是一个读书人应有的一种涵养功夫。涵养功深的人,虽然遭遇恶劣,心里却能不以为意,泰然处之;如《论语》里所记孔子夸讚颜回的话,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一个例子。所以作者说: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这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所谓坦然不以物伤性,也就是《论语》里所说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自己反省一下,没有罪过,还忧甚么?怕甚么?)的意思,只要自己心里没有毛病,自然没有忧愁;没有忧愁,就能无入而不自得,感到快乐了。

作者和他的哥哥苏轼,都是儒学者,最讲究儒家这种涵养功夫。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哥哥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贬官黄州做团练副使,他自己也受到牵连而贬官,所以他哥儿俩和这个快哉亭的主人张梦得正是同病相怜;张梦得所以建筑这个亭子,苏轼所以起名为快哉,以及他所以写这篇文章,都是想以处逆境而不忧来自勉互勉的。

本文共分四段。首段敍建亭的由来及周围的形势,借以点出题目。次段写登临观赏的美景,及古蹟名胜的壮丽,说明命名快哉的意义。三段引宋玉讽谏楚襄王的话,说明人的地位、遇合不同,因而忧乐互异。更从这一快乐观引出下段的议论。末段提出读书人贵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则一切得失利害不动于中,将处处感到快乐,作为全文的总纲作结。

作者/出处

苏辙

苏辙(公元一〇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号颖滨,又号栾城,宋四川眉山县人。和他哥哥苏轼一同考取进士,曾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他的文章气势汪洋,笔力雄健,带有英秀气,读之令人心胸旷达。父亲苏洵也有文名,后世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苏。死后谥文定;着有《栾城文集》、《春秋传》、《诗传》、《古史》、《老子解》,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

黄州,隋代所置州名,治今湖北黄冈县。有一位名叫张梦得的人,因故贬官,谪居在那里,建了一所亭子,以为公余游憩之所。作者的哥哥苏轼命名为快哉亭,作者便写了这一篇记。快哉的快,是快乐的意思。本文选自《栾城文集》。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