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Su Shi江城子赏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十年生死两茫茫1

(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作者的太太王夫人,于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一零六五)去世,作者此词填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一零七六),前后相距恰恰十年。茫茫:远貌。)

。不思量2

(思量:想念。)

,自难忘。千里孤坟3

(千里孤坟:王夫人卒于京师,归葬故乡(四川眉山),故说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4

(凄凉:悲苦。)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5

(尘满面:满脸风尘,形容因奔波劳碌而苍老。)

,鬓如霜6

(鬓如霜:鬓发白了。)

你我生死永别,茫茫然之间已过了十年。即使我不去思念,也难以忘怀。你的坟墓孤零零地远在千里之外,无处可以诉说心中凄苦。现在即使我们相逢,你也不会认识我,因为我已憔悴得风尘满面,鬓发白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夜来幽梦忽还乡7

(夜来幽梦忽还乡:隐微的梦。)

。小轩8

(轩:小房。)

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9

(料得年年肠断:料:想。肠断:极言相思之深。)

处,明月夜,短松冈10

(松冈:坟地。)

昨夜我在朦胧梦中忽然回到了故乡。看见你坐在小屋内窗边,正在梳妆打扮。我们互相对望,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有眼泪不停地流着。想到每年令我伤心难过的地方,就是在明月之夜,你在松树山冈的埋骨之处。

赏析

苏轼是宋词的代表人物,更被誉为开创豪放词派的宗师。他的词并不局限在狭隘的男女私情,而是用这种文学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真率的感受。所以他的词作中有家国之情、兄弟之情、男女之情、感怀之情,也有自然之趣、生活轶事,十分多样化,写法也不限于豪放一类。苏轼的词集《东坡乐府》中作品就包括多种不同的风格。

从前有人批评苏轼词短于情,事实却刚好相反,他只是不喜欢用一般浮浅的豔情字眼,他的词中蕴含了很丰富真挚的情。我们读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正好看到他的深情和表现手法的高超。

这是苏轼为悼念妻子而写的。他的妻子王弗十六岁与他成婚,夫妻恩爱,但王弗在二十七岁时不幸去世,葬在家乡四川眉山。此词在王弗去世十年后写成,此时苏轼身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与家乡相隔千里。词的上阕写十年来对亡妻的思念,下阕记梦,写自己还乡与妻子重逢。

这首词的写作手法非常现代,就像看电影,有场景的跳接,又有超时空的相遇。短短七十字,第一场景是今天自己思念亡妻,第二场景跳到千里外的亡妻孤坟,第三场景又回到今天看自己的形貌,第四场景忽然进入梦中,回到故乡。这个梦里出现的妻子是十年前的形象,在闺房中梳妆,而苏轼自己也有出现,却是今日饱历沧桑,尘满面,鬓如霜的形象。一个十年前的妻子和十年后的苏轼超时空相遇,情境如何?在苏轼笔下,没有互诉衷情,没有重逢惊喜,只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一切尽在不言中,彼此的凄酸,不用明言已理解了。最后又回到千里外孤坟的场景,以一幅静景作结。这种淡淡道来的笔调,伤感含蓄却深刻,是最动人的写法。

结合苏轼的际遇来看,这首词不单蕴含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还有感慨自身的孤单愁苦,历尽沧桑,无处可诉,只有想起与自己共同渡过青春美好岁月的妻子;而她却已逝去十年了,孤单地埋在故乡,同样凄凉。这年苏轼四十岁,仍未到政治上最坎坷的时期。不过他当时的感受,是由青年时期的一举成名,到开始被新党排挤,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亲人又相继离开,父亲、妻子去世,与挚爱的弟弟分离,经历人生的第一个挫折期。他此时初到密州上任,离家千里,特别感到孤苦。

苏轼的可爱处,就在他很懂得开解自己,不会沉溺在自怨自怜中。到他在密州安顿下来,他又融入生活之中,在这年的年底写了另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表现了虽身为文人,却有报效国家,迎击侵略者的抱负。词中描写的场面热闹,所用字词音节嘹亮,洋溢着豪情壮志,顾盼自雄,与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情调完全不同。

苏轼的词并没有刻意的雕琢,而是以平实的手法道出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为家为国,同样灌注了他的深情,终其一生表现在作品之中。他的填词手法也为这种新文学形式示范了新的方向,使最初不为文人重视的小道歌词成为宋代的代表文学体裁。正如宋人王灼指出:东坡先生非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碧鸡漫志》卷二)

|

作者/出处

苏轼

苏轼,生于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卒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进士。初任福昌主簿,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涉作诗讽刺朝政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北宋哲宗元祐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礼部尚书,其后屡遭贬谪,终任朝奉官。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任地方官时,关心百姓疾苦,有治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着述丰富,散文、诗、词、书画皆有卓越成就。其文纵横挥洒,其诗奔放豪迈,清新畅达,富于理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突破了唐五代词绮艳柔靡的传统,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有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吴兴茅维刊本《东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丛刊》据南宋刊本影《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传世。

创作背景

本词名为《江城子》,共七十字。前后两半阕相同,各为八句,句法为七三三、四五、七三三,均五用韵。

本词作者自注云: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乙卯,即宋神熙宁八年。乃作者妻子死后十年,梦中相见,醒后所作。前半阕先写生离死别后十年间相思之苦,以及对于自己苍老之感慨。后半阕正记梦境,忽然回到故乡,见到她在窗妆,两人相对没有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地流泪。谁知醒来乃是一梦,她仍在年年思念的松冈上埋着。

苏轼的词本以豪放见称,本词在豪放中含蓄着凄惋哀切之情,尤足感人。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