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益Li Yi夜上受降城闻笛At Night, Ascending the Walls of Victory City andHearing a Pipe in Tune赏析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回乐峰1

(回乐峰:北周时曾置回乐县,故四周之山峰统称回乐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境内。)

前沙似雪,受降城下2

(城下:一作城外。)

月如霜。

回乐峰前的沙坡像白茫茫的雪,受降城下的月色如寒棱棱的霜。Beyond the Peak of Happy Returns, the desert, white as snow.Outside the walls of Victory City, the moon, frostily, shining.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芦管3

(芦管:即芦笛,胡人乐器。)

,一夜征人4

(征人:戍守边塞的士兵。)

尽望乡。

不知是哪里吹起了嘹亮的芦笛,出征的人一整夜都在遥望故乡。Know not whence goes a pipe of reed, in tune so sadly sweet.O 'tis a night, we warriors all, for home and homeland, pining.

赏析

诗写久戍边地的将士,在月明之夜,闻笛而兴起望乡之思。前两句先用冷色调描绘出回乐县烽火台和受降城外的空旷和冷寂,白雪似的沙漠、严霜般的月光,透出刺人肌骨的寒气。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已为以下的抒写作好了充分的铺垫。后两句用不知何处引出芦管声,来得空灵,无端中已透出幽怨。那飘荡断续的笛声在剎那间就产生了一种强大的磁性,它把所有守城将士的思念都引向了自己的故乡。这种感受,反映了当时经过安史之乱后,军中为久戍而苦的厌战情绪。

|

作者/出处

李益

李益,生于唐玄宗天宝七年,卒于唐文宗太和元年(七四八──八二七)。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肃宗朝宰相李揆族子。唐代宗大历四年(七六九)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塞上,先后入渭北、朔方、豳州等节度使幕。后返长安,历任都官郎中、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礼部尚书等。卒年八十二。李益诗名早着,誉遍民间。其诗取材广泛,风格清奇,音律和谐。李益涉笔最多,成就最高的是边塞诗,与高适、岑参并为边塞诗人之佼佼者。他的诗古近各体均有佳作,尤长七言绝句。明胡应麟《诗薮》推为中唐第一。有《李益集》行世。

创作背景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选自《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一作戎昱诗。贞观二十年(六四六),唐太宗曾亲临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一名即由此而来。作者夜登城楼,眼见白沙似雪、月色如霜,此时此际,闻远处传来芦笛清音,一时百感交集,写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后人将之谱入管絃,传唱天下。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