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勃Wang Bo杜少府之任蜀州Farewell To Vice-Prefect Du Setting OutFor His Official Post In Shu赏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辅三秦1

(城阙辅三秦:阙,宫门前的望楼。城阙,指京城长安(今陜西西安)。辅,护持、夹辅。三秦,项羽灭秦,三分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此处泛指唐都长安附近地区。)

,风烟望五津2

(五津:指岷江,在今四川灌县至犍为段的五个渡口,名为白华、万里、江首、涉头、江南,皆在蜀中,此借指杜少府上任的蜀州。)

三秦之地护卫着京都长安,遥望五津见一片风烟瀰漫。By this wall that surrounds the three Qin districts,Through a mist that makes five rivers one,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3

(宦游:宦,做官。在外求官或做官。)

人。

我和你有同样的离别感慨,因为都是宦海中沉浮的人。We bid each other a sad farewell,We two officials going opposite ways…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4

(海内存知己:海内,四海之内。古人认为我国四周有大海环绕,故称国境为海内。知己,彼此相知、情谊深厚的朋友。)

,天涯若比邻5

(天涯若比邻:涯,边际,极限。天涯,指极远的地方。比邻,近邻。比,粤:[臂bei3];普:[bei]。)

四海之内有了知己的朋友,远在天边也像挨着的近邻。And yet, while China holds our friendship,And heaven remains our neighbourhood,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霑巾。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霑巾6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霑巾:无为,不必要。岐路,岔路,指分手之处。霑巾,浸湿袖巾。二句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路上效儿女之态而流泪。)

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站着,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Why should you linger at the fork of the road,Wiping your eyes like a heart-broken child?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劝慰远行者勿为离别而伤悲。

与传统的离别之作相比,本诗有下列特点:

1. 传统离别之作,高调低沉,黯然销魂,多写得凄凄切切。这首诗独标高格,自铸伟词,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激越高歌,直冲霄汉,表现出丈夫志四海的广阔胸襟和少年进取精神。

2. 传统离别之作,境界狭小,多以酒盏、燕羽、柳枝之类纤细事物表现感情。此诗从大处着笔,既实写送行之地的壮丽、虚拟友人欲去之处的荒凉,又以望字贯串两地,暗示征程之艰难、距离之遥远,且与海内天涯两个空间容量极大的词语相呼应,形成地连千里、思接天际的广阔境界,为壮别作了铺垫。

|

作者/出处

王勃

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卒于唐高宗上元二年(六四八──六七五)。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孙,六岁能文,九岁读《汉书》,着《指瑕》十卷。十四岁获右丞相刘祥道举荐对策,授朝散郎,并为沛王府修撰。以《斗鸡文》触怒高宗,外放虢州参军。于访父途中路经南昌作《滕王阁饯别序》,名声更显于朝野。其后十五年,又往交趾郡省亲,不慎溺水而死,卒年才二十九岁。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于时,而才气名声均膺首选。四人诗文虽深受齐、梁余风的影响,然于流丽婉畅之中,自有其宏放浑厚的气象,开创唐代文学的新风格。王勃的五言诗和骈文最为世人所传诵。有《王子安集》二十卷。

创作背景

《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全唐诗》卷五十六,一作杜少府之任蜀川。少府,官名,唐代县尉的通称。任,赴任。蜀州,在今四川。这是王勃在长安任沛王府修撰时,为送友人杜少府到蜀州任职的赠别之作。诗中既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反映出旷达的精神和胸襟,与一般只诉说离情别绪的赠别文字大不相同。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