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赏析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1

(初:当初。《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是指郑伯克段于鄢一事酝酿的初期。)

,郑武公娶于申2

(申:春秋时姜姓侯爵之国,在今河南南阳。)

,曰武姜3

(曰武姜:武姜,郑武公妻姜氏,姜是父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根据他生前的功过给予的称号。)

,生庄公及共叔段4

(共叔段:共,国名,在今河南辉县。叔,排行在末的、年少的。段是庄公的弟弟,故用叔来表示。段后来出奔共,所以又称为共叔段。共,粤:[工gung1];普:[gōng]。)

。庄公寤生5

(寤生:寤,通牾,牾逆之意。寤生,产儿足先出。寤,粤:[悟ng6];普:[wù]。)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6

(遂恶之:因而厌恶他。)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7

(亟请于武公:亟,屡。屡次向武公请求。亟,粤:[冀kei3];普:[qì]。)

,公弗许。及庄公即位8

(及庄公即位:及,到。即位,君主就职,登上君位。)

,为之请制9

(制:地名:又名虎牢,在今河南汜水西。)

起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公主,就是武姜,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生的时候难产,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起名叫寤生,姜氏也因此不喜欢他。姜氏却喜欢共叔段,想立他做国君的继承人,屡次向郑武公请求,武公总是不答应。到了庄公即位以后,又请求把制这个地方给共叔段。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制,巖邑10

(巖邑:巖,山峰,此指地势险要。邑,人聚居的地方。)

也,虢叔死焉11

(虢叔死焉:虢:诸侯国名。焉,于此。虢,粤:[隙gwik7];普:[guó]。)

。佗邑唯命12

(佗邑唯命:佗同他。唯命,唯命是听。)

。请京13

(京:地名,今河南荥阳东南,距郑都新郑很近。)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4

(大叔:对段的尊称。大,粤:[太tai3];普:[tài]。)

。祭仲15

(祭仲:郑国大夫,字足,也称祭足或祭仲足。祭,粤:[债dzai3];普:[zhài]。)

曰:都,城过百雉16

(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按当时制度规定,侯、伯的城方五里,每面城墙为三百雉;侯、伯下面所属的都城,大的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下文即言此事。雉,粤:[自dzi6];普:[zhì]。)

,国之害也。先王17

(先王:指诸侯国始封之君。)

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18

(参国之一:参,同三。国,这里指国都。国都的三分之一。)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19

(不度:不合乎法度规定。)

,非制也,君将不堪20

(不堪:受不了。)

庄公说:制这个地方极险要,当年虢叔因此送了命。要是别的地方,我都可以听命。于是就改请京邑,庄公给了他,叫他住在那里,人都称他京城太叔。祭仲说:一个普通的都城超过了三百方丈,是国家的大害呀。照先王的制度,最大的都城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得超过九分之一。如今京城不合这种规定,已经违反了制度。这于国君将有不利呢!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21

(焉辟害:焉,哪里、怎么。辟,通避。焉,粤:[烟jin1];普:[yān]。)

?对曰:姜氏何厌22

(厌:通餍,满足。餍字作满足解,有平去二读,此文陆德明《经典释文》读平声。)

之有?不如早为之所23

(早为之所:及早为他安排处所。)

,无使滋蔓24

(滋蔓:滋长蔓延,这里指发展势力。下文蔓指蔓草。)

!蔓,难图25

(图:设法对付。)

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6

(自毙:毙,跌跤,代指失败。自取灭亡。)

,子姑27

(子姑:子,你,对祭仲的尊称。姑,姑且。)

待之。

庄公说:姜氏要这么办,我怎能避免祸害?祭仲答道:姜氏哪里会有满足的那天?不如早一点想法制止他,不叫他像草那样滋长蔓延吧。如果蔓延起来,就不好办了;蔓草都没法除尽,何况您那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坏事做得多了,他自己一定会灭亡的。你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8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不久。鄙,边邑,边界的地方。贰,有贰,属二主。不久,段命令西部和北部的边邑,一方面听命于庄公,一方面也听命于自己。)

。公子吕29

(公子吕:字子封,郑国大夫。)

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30

(欲与大叔:与,给予。打算把郑国送给大叔。)

,臣请事31

(事:事奉。)

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32

(无生民心:不要使民众生二心。)

。公曰:无庸33

(无庸:庸,用。不用这样做。)

,将自及34

(将自及:及,连累、关连。请将会自作自受,自遭其祸。)

接着太叔就下命令给西北两边境地区,也要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国不能有两个国君,不知您打算怎样?如果想把国家交给太叔,臣子那就事奉他去;如果不交给他,那么就得除掉他,别叫人民离心。庄公说:不必,慢慢他自己就会闯祸。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35

(收贰以为己邑:收取两属的西鄙和北鄙作为自己的领土。)

,至于廪延36

(廪延:郑国北部边邑名,在今河南延津北。廪,粤:[凛lam5];普:[lǐn]。)

。子封曰:可矣。厚37

(厚:指所占的土地扩大了。)

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38

(不义,不暱:暱,亲近。不行仁义,众民就不会亲近他。暱,粤:[匿nik7];普:[nì]。)

,厚将崩。

太叔又把西北两边境地区收归自己所有,并且侵占到廪延来了。子封说:可以了,再让他这样扩张下去,占的地方多了,人民就要归附他了。庄公道:像他这样既不讲君臣之义,也不顾手足之情,越占的地方多,就越崩溃得快。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大叔完、聚39

(完、聚:完,修葺、修治。修治城郭,积聚粮食。)

,缮甲、兵40

(缮甲、兵:缮,修整。修整铠甲和兵器。缮,粤:[善sin6];普:[shàn]。)

,具卒、乘41

(具卒、乘:具,完备。卒,步兵。乘,车乘,四匹马拉的战车。步兵和兵车都准备齐全。乘,粤:[盛sing6];普:[shèng]。)

,将袭郑。夫人将启之42

(夫人将启之:姜氏将打开城门,为段作内应。)

。公闻其期43

(期:段袭击郑国的日期。)

,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44

(帅车二百乘:率领二百辆战车。古时一车四马谓一乘,上站三人,车后跟着步卒七十二人。)

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45

(五月辛丑:五月二十三日。古时用天干地支记日。鲁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即公元前七二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大叔出奔共。

太叔修好了城池,集合了民众,整治了武备,编成了军队,就要攻击郑国的国都。姜氏并且准备到时开城门,作为内应。不料庄公已探听到他攻城的日期,便道:可以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战车二百辆,去讨伐京城。京城的人民叛了太叔段,段遂进入鄢。庄公便叫讨伐鄢城。五月辛丑这天,太叔逃到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46

(段不弟:弟,通悌,顺从和敬爱兄长。段不自以为弟,不顺从兄长。)

,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史书上记载着说:郑伯在鄢战胜了段。──因为段自己没有按照做弟弟的本份来做,所以不称弟;兄弟交战像是两个国君对敌,所以叫做克。称郑庄公为郑伯,是讥刺他故意纵容弟弟,而不教导他。这样写法,用意在彰明郑庄公杀弟的动机,所以不说段逃亡,实在也不好这样说呢。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遂寘姜氏于城颍47

(寘姜氏于城颍:寘,与置同义,这里有放逐的意思。城颍,地名,在今河南襄城东北。寘,粤:[至dzi3];普:[zhì]。颍,粤:[泳wing6];普:[yǐng]。)

,而誓之48

(誓之:之,第三身代词。向她发誓。)

曰:不及黄泉49

(黄泉:地下的泉水,黄色。这里指墓穴。)

,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于是就把姜氏放逐到城颍地方,并且起誓道:不到黄泉,不要再见面。不久却又后悔起来。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50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颍考叔,人名,郑国大夫。为,担任。颍谷,郑国边境地名,约在今河南登封西南。封,边疆。封人,管理边界的官。颍考叔担任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

,闻之51

(闻之:言考叔过去已闻知郑伯母子不和之事。)

,有献于公52

(有献于公:对庄公曾有贡献。)

。公赐之食,食舍肉53

(食舍肉:舍,通舍。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旁。)

。公问之,对曰:小人54

(小人:自我谦称。)

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55

(皆尝小人之食矣:颍考叔谓自己的食物,母亲全都尝过。)

;未尝君之羹56

(羹:有汁的肉。羹,粤:[庚gang1];普:[gēng]。)

,请以遗57

(遗:赠、送给。遗,粤:[位wai6];普:[wèi]。)

之。公曰:尔有母遗,繄58

(繄:惟,语助词,用在句首。繄,粤:[衣ji1];普:[yī]。)

我独无!

颍考叔正做颍谷的地方官,他听见此事,便向庄公进献贡物。庄公赐他食物,他把肉留下不吃。庄公觉得奇怪,问他为甚么不吃,他答道:小人家有老母,她都吃过小人的食品了,只是未曾吃过君王的赏赐,请准我把肉带回去给她尝尝。庄公道:你有母亲,可以带回东西去给她吃,然而我却独没有母亲!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59

(敢问何谓也:故作不知庄公话里之意,而追问他这话究有何指。)

?公语之故60

(语之故:语,告诉。之,揩颍考叔。把原因告诉他。语,粤:[预jy6];普:[yù]。)

,且告之悔61

(告之悔:把心里后悔的事告诉他。)

。对曰:君何患焉62

(君何患焉:患,为难。那有甚么是使你为难的地方?)

?若阙63

(阙:掘。)

地及泉,隧而相见64

(隧而相见:挖个地道,在那里相见。)

,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65

(入而赋:走进隧道,口中吟咏。)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66

(融融:和乐自得的样子。)

颍考叔道:我不明白,您这话是甚么意思?庄公便把前事告诉他,并且表示自己非常后悔。颍考叔答道:君王,这怕甚么,如果把地掘深一点,等见到泉水,开一条隧道,母子俩就在隧道里见面,谁还能说不对?庄公就照他的话办了。庄公进入隧道,歌唱道:在这隧道里面,多么快活!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67

(泄泄:舒畅的样子。泄,粤:[曳jai6];普:[yì]。)

。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68

(施及庄公:扩展到庄公。施,粤:[义ji6];普:[y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69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即《诗经‧大雅‧既醉》。匮,竭尽。锡,赐予。尔类,你的同类。诗句说的是孝子的孝心是不会竭尽的,永远会对同他一样有孝心的人带来好处。匮,粤:[跪gwai6];普:[kuì]。)

,其是之谓乎!

姜氏走出隧道,也歌唱道:在这隧道外面,多么舒服!于是便恢复了母子昔日的感情。当时有道德学问的人评论这件事说:颍考叔这个人,真算是纯孝呵。他爱他的母亲,又拿这种孝心来感动庄公。《诗经》上说: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不就是说的这个吗?

赏析

本篇敍述春秋时郑庄公兄弟残杀的史实。全文包括两部分,自首段至第四段敍郑庄公故意纵容弟恶最后加以伐灭的经过,以下敍郑庄公绝母后又悔而迎母的经过。

首段写郑庄公因难产而失去母爱,其母欲立弟段,未蒙其父允许,此即母子、兄弟交恶之由。接写庄公即位,其母为段请求地盘。制,是东虢旧城,有险可守,郑之先祖即兴于此,得之可以立国而徐图向外扩张,这就是武姜所以为段请求制邑,庄公所以没有答应的原因。武姜不得已,再请京邑,庄公不好再不答应,但也是因为京邑不足有为的缘故。后来从祭仲的口中,知道段在京邑已扩建城池,违反国家制度,其蓄谋不轨,已见端倪。如果此时庄公听取祭仲意见,迅予制止,是不费吹灰之力的,绝不至酿成后来的大乱,但庄公却佯为碍于母命,故示宽容。实则他是在处心积虑地想杀段而甘心的,从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可知。此时段的逆迹未显,杀他尚无借口,徒使自己落一个不义之名,就不如等段轻举妄动的时候,名正言顺地把他置之死地了。

次段写段逐渐霸占西北边区,继续扩张,虽有公子吕两次进谏,而庄公以为时仍未至,所谓将自及,所谓厚将崩,即是等待杀段的最佳机会。第三段写段准备进攻首都,且武姜将为内应,庄公遂先发制人,伐京伐鄢,终使段彻底覆灭,只身逃亡。段虽未死,但已成了叛国罪犯,是终生不能回郑的了。

第四段是解释《春秋》所记郑伯克段于鄢一语的意义,因《左传》本非解经的书,前人有疑此段为后世所加,并非左氏原文,而所释理由亦极勉强,如郑为伯爵,故称郑伯,却释为讥失教也,所以有些选本,多删去此段。

第二部分共两段,第五段敍庄公在击败段后,放逐其母,并与之绝。这可能是一时的气愤,所以既而悔之。幸有颍考叔善为说解,为他画策,走了走黄泉相见的形式,使母子如初。末段乃左氏托诸君子,对颍考叔推孝及人加以称讚。

郑庄公是春秋时有名的奸雄,单从他对待母亲和弟弟这件史实看,可知他的手段是如何毒辣。

作者/出处

《左传》

《左传》是一部记事详实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西汉以后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丘明生平不详。与《公羊传》、《穀梁传》列为《春秋》三传。《左传》一书,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左传》既是史学名着,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记言或记事,都很精简,文中善用简约的语句去表达人物的辞令和行为。记敍大战役和复杂的情节,亦层次分明,结构缜密,是敍事散文中的杰作。

创作背景

《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版本据《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题目为后人所加。郑,春秋时姬姓国名,初都棫林(今陕西华县西北),郑武公(庄公父)时始迁新郑(今河南新郑)。郑伯,指郑庄公。伯,爵位名称,春秋时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郑是一级的诸侯国。段,即共叔段,郑庄公之弟。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本文记述郑庄公母子、兄弟之间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与骨肉相残的悲剧。作者凭具体事例去描写人物性格:如姜氏的偏私狭隘,庄公的老谋深算和共叔段的恃宠生骄,俱刻画入微、生动传神,比空言褒贬,更能说服读者。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