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欧阳修秋声赋赏析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欧阳子1

(欧阳子:作者自称。)

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2

(悚然:惊惧的样子。悚,粤:[耸sung2];普:[sǒng]。)

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3

(淅沥以萧飒:淅沥,象声词,形容雨落声。萧飒,形容风声。飒,粤:[圾sap8];普:[sà]。)

,忽奔腾而砰湃4

(砰湃:也写作澎湃,形容波涛汹涌的样子。)

,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5

(鏦鏦铮铮:金属撞击声。鏦,粤:[匆tsung1];普:[cōng]。铮,粤:[增dzang1];普:[zhēng]。)

,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6

(衔枚:枚,形似筷子、可衔于口中的小竹棒或小木棒,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行军时,常命士卒衔枚,以防喧譁,保障行军的隐秘。)

疾走,不闻号令7

(不闻号令:听不到号令的声音。)

,但闻人马之行声。

欧阳子正在夜间读书,听得有一种声音从西南来的,吃惊地听了听,说:奇怪呀!这声音起初听去,不过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就奔腾澎湃起来,像排山倒海的惊涛巨浪,像蓦地袭来的狂风骤雨,驱走了深夜的静寂。这声音和甚么东西一接触,就鏦鏦铮铮,像是金铁器物互撞齐鸣;又像是军队开往战场,秘密地火速进军,听不见号令,只听见人马奔驰的脚步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余谓童子8

(童子:家中年幼的僕人。)

: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9

(明河:即银河。)

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10

(噫嘻:感歎之声。)

,悲哉!此秋声也。胡为11

(胡为:为何。)

而来哉。

我对童子说:这是甚么声音呀?你出去看看!童子回来说:星星、月亮、莹洁光明,银河挂在天空四外没有人声,这声音吗,是在树林之中。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盖夫秋之为状也12

(盖夫秋之为状也:盖夫,发语词。秋之为状,秋天呈现的情状。)

,其色惨淡13

(惨淡:暗淡无色。)

,烟霏云歛14

(烟霏云歛:霏,通菲,淡薄。句谓烟云疏淡收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15

(日晶:阳光明丽。)

;其气慄冽16

(慄冽:形容寒冷。慄冽,粤:[律列loet9 lit9];普:[lìliè]。)

,砭17

(砭:刺。砭,粤:[边bin1];普:[biān]。)

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18

(寂寥:冷落空阔。)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19

(缛:繁多、茂盛。缛,粤:[辱juk9];普:[rù]。)

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20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拂,触、碰上。是说一旦秋气来临,草木遇上了就枯黄、叶落。)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21

(一气之余烈:一气,指天地之气,此指秋气。余烈,余威。)

我说:唉唉!可悲呵!这是秋的声音呀!现在怎么就来了呢!原来秋的形状是这样的:它的颜色暗淡,烟雾已经飞散,云霞也已收敛;它的面容清明,苍天特别的高,白日特别的晶莹;它的气真冷,刺透人们的肌骨;它的意态萧条,高山大水都显得寂寞无聊。因此它发出来的声音,就凄凉悲切,像在拚命地号天呼地。那丰润的绿草,本来是那样茂盛,但一碰着秋就变了颜色;那青葱的美树,本来是那样可爱,但一遇着秋就掉了叶子。草木所以被摧残得衰败零落的缘故,就只是秋气的余威所致。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夫秋,刑官也22

(夫秋,刑官也:上古设官以四时为名,掌管刑法的司寇为秋官,故如此说。)

,于时为阴23

(于时为阴:古人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又兵象24

(兵象:战争的征象。)

也,于行为金25

(于行为金:行,指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古代用五行配合四时,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

。是谓天地之义气26

(天地之义气:义,五行(仁、义、礼、智、信)之一,与水、火、木、金、土五行之金相配,指秋天。)

,常以肃杀而为心27

(常以肃杀而为心:常把摧残万物作为主旨。古人以秋天为决狱讼、征不义之时节。)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28

(商声主西方之音:商声,五声(宫、商、角、征、羽)之一。古代五声又与四时相配,角属春,征属夏,商属秋,羽属冬,宫属中央。五声又与五行相配,商声属金,主西方之音。)

,夷则为七月之律29

(夷则为七月之律:古人以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配十二个月,七月相当于十二律的夷则。)

。商,伤也30

(商,伤也:商,即是伤。古人以为字音同则义通,因此常以同音字互训。)

,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31

(夷,戮也:夷,就是杀戮诛灭。)

,物过盛而当杀。

要知道,秋是刑官的名称,按四季来讲,它属于阴;又是战争的象征,按五行来讲,它属于金;这就是所谓天地的严肃之气,严厉摧残就是它的本性。上天对于万物,春天使它们生长,一到秋天就使它们结果。所以秋在音乐上,是五音中纯粹西方之音的商声,是十二律中作为七月之律的夷则。商,是悲伤的意思,万物已经老了的时候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万物过于兴盛的时候就应衰亡。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黝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32

(中:指心灵。)

,必摇其精33

(精:精神。)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34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何况要考虑他能力做不到的事,担心他智力不能胜任的事。)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黝然黑者为星星35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黝然黑者为星星:渥,润泽。丹,红,形容颜面之色。黝然,油黑。星星,形容白发。句意说无怪红润的容颜变得衰老如枯木,乌黑的头发变得斑白。渥,粤:[握ak7];普:[wò]。黝,粤:[柚jau2];普:[yǒu]。)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36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怎可用非坚如金石的身体,跟草木争荣比盛呢?)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37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戕贼,摧残、伤害。试想一下,是谁把你折磨得如此衰老,对于秋天的声音又有甚么可怨恨呢?作者借此感慨,委婉地抒发他在政治上遭受的不幸,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悲哀。戕,粤:[祥tsoeng4];普:[qiāng]。)

唉唉!草木没有感觉,到了时候才会飘零,人是动物,在万物之中最灵;却有百样忧虑烦扰他的心,有万种事由劳苦他的身;心里一有感动,必定消耗他的精神。何况还寻思那些他的力量不能办到的事体,忧虑那些他的聪明不能解决的疑问;这样自然那红润的面庞就会变成干枯的木柴,乌黑的头发就会变成灰白的荒梗。不知为了甚么,本来并没有金石那样坚实的质地,却偏要跟繁茂的草木来斗艳争荣?应该想想残害自己的是谁,又何必多此一举去怨恨那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歎息。

童子莫对38

(莫对:不回答。)

,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歎息。

童子没有说甚么,低下头睡着了。这时陪着我歎息的,只有墙角边唧唧的虫声。

赏析

赋在汉代盛行以来,历朝仍有不少人写,但已经历了很多变化。在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赋的铺陈扬丽写法仍有迹可寻。到了宋代,赋的写法有更大的改变,领导这种改变的是欧阳修。

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更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以散文最为著名,也写有大量的诗和词。他的《秋声赋》很有特色,改变唐代以来赋的律体为散体,与散文更为接近,被称为文赋的始祖,对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秋声赋》约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一〇五九),欧阳修当时已五十三岁。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夜间读书时,忽然听到有异声自西南而来,吃惊而细听之。这个起头很特别,有一点悬疑的气氛,吸引读者对这异声的兴趣。接着他以多种形象化的手法描写这种异声。这种声音起初像淅沥的雨声和萧飒的风声,忽然变得像奔腾澎湃的浪涛,又像突然而来的狂风骤雨。这声音碰触到物件,就发出鏦鏦铮铮,像是金铁器物互撞齐鸣的声音;又像是军队开赴敌营,衔枚疾走,听不到号令,只听到人和马的脚步声。欧阳修叫童子到外面探视,看看是甚么声音。童子说外面四野无人,声音在树木之间。

这个起段完全不像赋,也未言秋,只应了题旨一个声字。到底欧阳修如何赋秋声,要到第二部分才作分解。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写秋的特质,详写其色、其容、其气、其意、其声,都是给人惨淡萧条、寂寥凄切的感觉。最后说树木在秋天色变叶脱,是抵受不了秋之气所致,归结到秋带来的是摧败零落。

第二段再以另一角度描述秋,是从传统我国人对秋的诠释着笔。刑官、阴、兵象、金和五音十二律等,都是古代阴阳家的说法,认为天象与人事之间有密切关系,因此把两者互相配合,教人顺天命而尽人事,趋吉避凶。这里表示万物到老就会悲伤,过盛就会衰亡,都是自然现象。

第三段是抒情,说出人是万物之灵,不免常被烦忧所扰,当有感动时就会劳损精神,以致形容枯槁,头发斑白。这里表示自己也受烦忧困扰,结合欧阳修的生平际遇,可知此时他受到政敌攻击,请求外调。此段最后四句劝戒人应知道自己并非金石之质,不要自困自怨,戕害自己。

最后一部分写童子的反应。童子并不了解欧阳修的心情,早已睡去,只有四壁虫声像和应他的歎息。这表示了自己的寂寞,可见烦忧仍难以排遣。

这篇赋虽然偏向散文化,但仍保留赋的特色。像采用主客答问的形式,在描述秋声部分,有押韵,句式工整,以四字句为主,而且极力铺陈等,都是赋的传统作法特色。不过欧阳修不像前人铺陈宫殿都城等题材,而是洋洋洒洒地极写一种抽象的东西:秋。这抽象的季节先具体化地以声来表现,再加以详述。最后表达自己的寂寞愤慨,结尾尤富文学性,言有尽而意有余。

宋欧阳修秋声赋赏析

延伸阅读:

https://blog.udn.com/nice203/830543')">
关于欧阳修的秋声赋
析述了本赋的主题、七个秋义的说法和内容技巧。
https://peonynew.com/article/329607.html')">
欧阳修《秋声赋》
夹叙夹议的析述了本赋的内容和艺术技巧,附图切合而精美。
https://www.gushiji.cc/shangxi/42759_21.html')">
古诗集
对整篇赋的内容、写作手法,都有详细的析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3QWG5JO87E')">
讲解:欧阳修《秋声赋》
一个年青人对此赋的讲解演译,用心之作,值得一看。

|

作者/出处

欧阳修

欧阳修,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卒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一〇〇七──一〇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仁宗天圣八年(一〇三〇)举进士,初任西京推官,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及兵部尚书等职,官至太子少师。欧阳修出身寒微,了解民生疾苦与社会弊端。政治上,他支持改革派的范仲淹推行变法,曾因此数度被贬。晚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辞官归隐。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巨擘,与尹洙、梅尧臣等同倡平易朴实的诗文,反对当时奇涩险怪的文风。他又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继承韩越文以载道的精神。欧阳修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无论散文、诗、词都有很高成就。欧阳修也精于史学,曾奉诏修《新唐书》,又自撰《五代史记》。有明天顺(一四五七──一四六四)间刊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传世。

创作背景

欧阳修《秋声赋》选自《欧阳修全集》。

《秋声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一〇五九)。以秋声发端,描写暮秋的萧条景象,感歎自己因人事忧劳,而形神衰老。本文用散文写法,间以骈偶,是宋朝流行文体之一,称为文赋。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