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赏析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自别后遥山隐隐1

(隐隐:隐约迷濛。)

,更那堪远水粼粼2

(粼粼:水流清澈、闪耀发亮。)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3

(醺醺:酣醉愉悦的样子。)

。透内阁4

(内阁:内室闺阁。)

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5

(怎地:如何。)

不销魂6

(销魂:心迷神惑,伤心落魄。)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7

(断肠:比喻极度悲伤。)

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8

(搂带:腰带。搂,粤:[柳lau5];普:[lǒu]。)

宽三寸。

赏析

这首散曲属于中吕宫调的带过曲,由《十二月》和《尧民歌》两首曲子组成,曲牌下有小题别情,可知此曲乃写离别之情。

《十二月》曲,写别后之景。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自别后三字,自字去声,辞气沈重,起笔宕开,文前有文,省去写离别之前情侣相爱的故事,而开门见山直写别后之景。作者先写远景,由爱人远别,登临远怀,但见一片片隐隐约约的云山叠嶂,一道道粼光闪耀的溪流河水,遥山远水,别情茫茫,意趣无穷,尤其是更那堪三字套用自辛弃疾《摸鱼儿》词,虚而有力,婉曲沈重。两句表面写景,实际写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也,婉转含蓄,道出情侣相隔在千山万水之外。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两句写近景,眼前尽是暮春光景,那一条条杨柳飞絮满天滚荡,不禁想起飘泊远别的离人,杨柳是传统离别的意象,古时折柳送别,喻取折留之意,滚滚二字刻划柳絮拂拭的神态,稍见雕琢。对桃花醉脸醺醺,用桃花象征如醉脸通红似的女性容貌,触景生情,带有红颜薄命之感;亦可解作情郎见花如见人,流露其愉悦开心之情,婉转写出思念之情。见、对二字以动词发端,与词之领字的作用一样,领放情意,跌宕有致,有助抒情。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二句,由室外的山水花木转写室内的情景,稍见空间转移之妙。香风阵阵明显指少妇清香的闺房环境,而掩重门暮雨纷纷则写闺房寂寞,重门掩闭,风雨纷纷,营造一个非常凄清的场面,加倍烘托寂寞之情。《十二月》曲,主要写景,一连用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六组叠字,平仄相对,舒缓悠长,音节重叠,极具神韵,再加上句句对仗,三四句法,工整自然,不觉有重复累赘之感。

《尧民歌》曲,主要写少妇寂寞相思之情。由《十二月》写别后之景,转入《尧民歌》写离别之人。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扣紧暮雨,描写别后日久,风雨销魂,又字更强调度过多少个孤单的黄昏,多少个寂寞的夜晚,听过多少场朝风暮雨,日复一日,如何不伤心销魂?怕尤见少妇情感低落,相思煎熬,心灵寂寞。由此直启下二句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相思难见,啼哭终日,啼痕满脸,新、旧二字,对比强烈,强调啼哭自伤之深,压字更锻炼有力。而断肠人忆断肠人,用字巧妙,一种相思,两处断肠,重复强调断肠伤心之苦。最后,作者别出心裁,用今春二字,写正陷在相思之苦中的少妇突然察觉如今又过一春了,自视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正面写人,用香肌消瘦、腰带渐宽的意象,出以旖旎婉丽之笔,对仗工整,写出少妇相思的憔悴形象。再者,《尧民歌》重复用黄昏、销魂、啼痕、断肠四组意象,渲染悽惨的情景,并复沓音节,使情感更加委婉缠绵,余音不绝,故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云: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敍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综观全曲,《十二月》连用叠字,主要写景;《尧民歌》重复意象,旨在写人;排比意象,复沓情景,一气盘旋,如怨如诉,挥之不去。再配合平仄格律,押隐、粼、醺、阵、纷、昏、魂、痕、人、春、寸韵,平仄通押,音节浏亮,写景生动,层次分明,思妇形象亦很传神。因此,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高度评价此词云:对偶、音律、平仄、语句皆妙。可谓拈出本曲的艺术特色所在。

作者/出处

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以字行。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文学家。生平不详,略与关汉卿、马致远同时,大约于泰定元年(公元一三二四)前去世。据其作品自述,可知其早年曾任官,后归隐林间。王实甫传世作品不多,计有杂剧十四种,存世三种;散曲小令一首,套数三套。

创作背景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是王实甫唯一存世的散曲小令。这首散曲是带过曲,带过曲是指同一个宫调的曲牌带过另一个曲牌,即用二至三个同一宫调的小令串联在一起以写一个共同的内容。带过曲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换韵。本曲即由《十二月》带过同一中吕宫调的《尧民歌》而成一首作品,曲牌过字即过带的意思。又《十二月》六句原为四字句,作者乃于每句之前加衬字自别后、更那堪、见杨柳、对桃花、透内阁、掩重门而已。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