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Xin Qiji菩萨蛮赏析

书江西造口壁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东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  

郁孤台下清江水1

(郁孤台下清江水:郁孤台,又称望阙台,在今江西赣州西南。清江,袁江与赣江合流处,旧称清江,这里指赣江。)

,中间多少行人泪2

(行人泪:指当年金兵侵扰江西时逃难民众的眼泪。)

。东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3

(东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东北是长安,一本作西北望长安。是说在郁孤台上向东北遥望长安,可惜被山峰遮蔽而看不见。这是慨歎北方地区被金人占据,长期未能收复。)

。  

郁孤台下的江水啊,流淌着多少离人滴下的泪水?举目眺望东北的中原故乡,可惜却隔着无数的山峰层峦。

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4

(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承接上两句,说青山虽然遮住遥望长安的视线,但却挡不住赣江水向东奔流。)

。江晚正愁予5

(愁予:予,我。使我生愁。)

,山深闻鹧鸪6

(鹧鸪:鸟名,形似鹌鹑而稍大,鸣声凄哀,有说此鸟向南飞而不往北,借此影射南宋君臣不思北伐。)

你看那滔滔江流,尽管有重重青山挡着去路,还不是照样向东流去。可是我,却只能满怀愁绪在这傍晚的江畔徘徊踯躅,倾听着山里鹧鸪在叫:行不得也哥哥!

赏析

一、这首词是宋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辛弃疾在赣州任提点江西刑狱时所作。词中的长安指汴京,作者因怀想起建炎年间人们南逃之际,自中原到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伤心之泪,继而想到中原大好河山的沦陷,因此独立造口仰望汴京,通过眼前的景物道出心头之事,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以及羁留后方、抑塞不舒的苦闷。

二、这首词从怀古落笔,写出金兵肆虐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继之对中原地区仍处在金兵铁蹄下表示了沉痛的心情。下片以浩荡江水的东流表现了抗金事业的必胜,同时在结句中又对自己抱负不能施展流露出抑郁之感。语言清丽、格调清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者/出处

辛弃疾

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卒于宋宁宗开禧三年(一一四〇──一二〇七),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于金人占领的北方,二十二岁率两千余众,起兵抗金,任天平节度使耿京掌书记,其后南下归宋。历任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转运副使、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龙图阁待制。辛弃疾慷慨有大略,力主恢复中原,因此遭主和派排斥,晚年不得志,愤郁而终。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著名词人,以悲壮激烈的情感和不寻常的经历开拓了词的领域,与苏轼齐名,人称苏、辛。有元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广信书院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传世。

创作背景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选自《全宋词》。《菩萨蛮》是词牌名,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唐宣宗时,女蛮国女子随使者入贡,谓为菩萨蛮队,教坊乐工依其音乐为菩萨蛮曲。宋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金兵大举南侵,兵分东西两路进逼,直抵造口(今江西万安南),南宋岌岌可危。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辛弃疾任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曾亲临造口,题这首词于壁上。本诗回顾了四十多年前金兵进犯江西,百姓逃亡时所遭受的灾难,并抒发壮志难酬的郁愤。境界阔大而意境悲凉。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