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禹锡Liu Yuxi乌衣巷Lane of Black-Gown Mansions赏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1

(朱雀桥:建于东晋咸康二年(三三六),位于金陵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此桥离乌衣巷很近。)

边野草花,乌衣巷2

(乌衣巷:乌衣巷,在今南京东南部秦淮河南岸。三国时,吴国的军队曾在这里驻防,士兵穿乌衣,故而得名。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曾在这里居住。)

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幽幽地开着一片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西下时还留着晚霞。By the Bridge of the Heavenly Red-Bird, rank weeds over grow;At the Lane of Black-Gown Mansions, the dying sun sinks low.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3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指东晋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句意:王谢旧宅已成为平常的民居。)

以往王导谢安庭堂前栖息的燕子,如今翩然飞进了寻常百姓的住家。Neath the eaves of the high and mighty, swallows used to nest, butNow, to homes of the commoners, of the Joneses and Smiths they go.

赏析

金陵是六朝古都,历代诗人多有感歎兴亡盛衰的凭弔之作。刘禹锡这首诗即选取乌衣巷这个以往贵族的集居之地,在春日夕阳西下时,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景象来加以表现,极富历史沧桑感。前两句直接点出朱雀桥、乌衣巷这两个在六朝曾显赫一时的地名,并把它们与野草和夕阳这种表示衰飒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形成哀惋迷茫的气氛。后两句则巧借春燕的归宿,将昔日的王谢堂和如今的百姓家相形对举,含有非常深刻的警示意义。

|

作者/出处

刘禹锡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七七二──八四二)。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德宗贞元九年(七九三)举进士,初任淮南节度使杜佑的记室,后入朝任监察御史,受主政的王叔文器重。唐宪宗即位(八〇五)后,王叔文失势,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此后十余年,先后多次贬谪。晚年回洛阳,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白居易时相唱和,世称刘白。他擅长七律和七绝,又擅于模仿民歌的语气,写出很多传诵一时的乐府。有一九一三年董康影印宋刻蜀大字本《刘宾客文集》正集三十卷和外集十卷。

创作背景

《乌衣巷》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乌衣巷,在今南京东南部秦淮河南岸。三国时,吴国的军队曾在这里驻防,士兵穿乌衣,故而得名。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曾在这里居住。这是一首咏史诗,为作者《金陵五题》的第二首。就乌衣巷王谢门第衰败的遗蹟,咏歎由六朝至唐代门阀世族没落的重大历史变化,抒写了浮沉的沧桑之慨。全诗着墨不多,而寄意深远。所谓抚景论事,慨乎言之,正是此诗佳处。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