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Su Shi浣溪沙赏析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游蕲水清泉寺1

(蕲水清泉寺:蕲水,旧县名,今湖北淆水县,在黄冈东。清泉寺,《黄州府志》卷三:笔沼,俗名洗笔池,在县东二里清泉寺。世传王羲之洗笔于此,今池畔小竹犹渍墨痕。)

。寺临兰溪2

(兰溪:《黄州府志》卷三:在县西南四十里,多出山兰。唐以此名县,今改作镇。)

,溪水西流。

游览蕲水县清泉寺。寺院临近兰溪,溪水向西面流淌。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山下兰芽短浸溪3

(山下兰芽短浸溪:谓于溪水间可看见刚发芽的兰草。此乃点出寺临兰溪之意。)

。松间沙路净无泥4

(松间沙路净无泥:写散步松间小路,尘泥不惊,一片干净清新。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徐公师川尝言:东坡长短句有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白乐天诗云: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净、润两字,当有能辨之者。)

。萧萧暮雨子规5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是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故亦称杜宇或杜主。其声凄婉,能动旅客之乡思,古代诗词常借以抒羁旅之情。)

啼。  

山脚下刚抽出嫩芽的兰草浸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石小路洁净无泥。傍晚时分,杜鹃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6

(休将白发唱黄鸡:谓不要徒然感叹岁月流逝,自伤衰老。语本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人们惯用白发、黄鸡形容岁月匆促,光景催年,人生易老。这里说休将,乃否定语,反用诗意。谓不要因为年老而唱起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老的悲观消极的调子。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黄鸡,羽毛茶褐色的鸡。)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年少时,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流淌呢。不要在满头白发时徒然感歎岁月飞逝。

赏析

东坡写山水田野,喜欢用《浣溪沙》一调,尤其是叙述行旅中的所见所感。《浣溪沙》上片,三句三韵,很好用来逐句描述眼前景象,东坡每每都用这样的方式来铺陈,而每句每景之间,看似孤立,其实是有关联的──歌词配合乐律,而音乐自有推衍前进的历程,因此词的时空情景的排序,往往呈现由远而近、由外到内、由景及情的模式,而因景生情,关键在时间意识的知觉。东坡在《浣溪沙》上片三句所安排的情景,就好像一位导游沿路的记录,带领读者进入他观赏的世界,我们看见一幅一幅的画面流动着,随着节奏的推进,自能感受到景中有情的律动美。

这首词的上片由三个意象组成。山下兰芽短浸溪,于溪水间可看见刚发芽的兰草。此乃点出寺临兰溪之意。接着,由下眺水中景象回到行人身边之所见:松间沙路净无泥,写散步松林间,沙石小路干爽清净。两句之间,由水色的明净透亮,写到林间的清朗舒爽;而空间的拓展,相对地,也寓含着时间的推移。果然,下句就是萧萧暮雨子规啼。明朗的、清净的空间不见了,天色渐暗,黄昏到来,而雨也来了,在凄凉寒意的雨中,传来的是同样令人感到黯然的杜鹃啼声。这是情随景转的手法。而情绪的产生,是因为日之将尽,更由鹃鸟之啼鸣而知悉春天也快结束了。因为有这时间意识,才兴起下片意图化解的妙想。

下片抒发理趣,作意就在溪水西流这个反常的现象。东坡《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亦有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之句。谁说人老了不能重返少年,看门前溪水不是也可以反方向倒流向西?我国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海,因此,我国古人习以江水东流为正,若江水西流就视为逆向、反常,兰溪即是自东向西流。因此东坡借此为例,说明事物未必有固定必然之势,未尝不可有反常的现象发生。他进而由此体悟到老与不老其实是一种心境而已,人生其实有诸多可能。因此,就不要像白居易那样意识到年老发白时犹唱黄鸡催晓的歌曲,徒然增加伤感。

这是东坡病癒与友出游,归来所赋的词篇。整阕词的意境,缘景兴情,触处有感,理趣横生,展现出一种由窄往宽处去看待人生的态度,这和东坡当时的身体状况,同游共乐的情境有关。词的上片以子规啼作结,下片则是唱黄鸡,同样是声籁,从实境到虚拟,也暗含着时间推移的意识:黄昏到清晓。情景的转折,反映了心境的调整;于此,可以看见东坡化解时间压力的用心──放宽怀抱,幽默以对,表现为一种指出向上一路的精神意态。

作者/出处

苏轼

苏轼,生于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卒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进士。初任福昌主簿,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涉作诗讽刺朝政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北宋哲宗元祐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礼部尚书,其后屡遭贬谪,终任朝奉官。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任地方官时,关心百姓疾苦,有治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着述丰富,散文、诗、词、书画皆有卓越成就。其文纵横挥洒,其诗奔放豪迈,清新畅达,富于理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突破了唐五代词绮艳柔靡的传统,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有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吴兴茅维刊本《东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丛刊》据南宋刊本影《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传世。

创作背景

《东坡志林》记述: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名螺师店,东坡要到那里去买田,不料前往看田时生病了。听闻附近有位耳聋的名医庞安常(名安时),便去找他求诊,经过几天的治疗,结果病真的好了。庞安常虽然听不见,但他绝顶聪颖,看人用手指点画数字,就已深刻了解人意。东坡和他开玩笑说: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东坡身体好了,和他一起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余,有王羲之洗笔泉,冰极甘美。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东坡《浣溪沙》这首词即赋此事。这阕词的写作时间,一般都编在《定风波〉之后,也是在元丰五年(一〇八二)三月。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