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欧阳公事迹》画荻赏析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先公1

(先公:先父,对去世父亲的称呼。)

四岁而孤2

(孤:幼年时失去父亲。)

,家贫无资3

(资:财物。)

,太夫人4

(太夫人:对祖母的称呼。)

以荻5

(荻:这里泛指芦荻一类的草本植物。荻,粤:[敌dik9];普:[dí]。)

画地6

(画地:在地上描画。)

,教以书字7

(书字:写字和认字。)

,多诵8

(诵:背诵。)

古人篇章,使学为诗9

(使学为诗:让他学着做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10

(就:向。)

闾里11

(闾里:乡里,同乡。闾,粤:[雷loey4];普:[lǘ]。)

士人12

(士人: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

家借而读之,或13

(或:有时。)

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14

(惟读书是务:一心只做读书的事情。)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赏析

这是一则欧阳修早年刻苦学习的故事。欧阳修号称一代文宗,是北宋古文运动中重要的领袖,他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和他早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他的母亲没有钱请人来教他读书,也买不起纸笔,只好自己用芦苇的桿子,在沙地上写字来教儿子,并鼓励儿子多背诵古人的文章,也让他学着做诗。到欧阳修渐渐长大了,因家里没有书,就向同乡的读书人家借阅,甚至把书抄录下来。欧阳修很聪明,往往书还没有抄完就能把内容背熟了。他废寝忘食,只是专心地读书。小时候的诗作,已经好得像大人写的一样了。

这节文字包含了两个故事,说明欧阳修早年苦学的情形。一个是画荻故事,尽管客观条件极其艰苦,但他的母亲并没有放弃儿子的教育,亲自教导儿子识字读书,想尽各种办法让他能继续学习。另一个是借读、抄录他人之书的故事。他天资聪颖,抄录未毕,已能背诵其书,最重要还是他的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的苦读,惟读书是务,故学问自能猛进。这个故事给予我们的启迪不仅在于欧阳修有一位值得尊敬的母亲,还在于他的刻苦学习精神,至今仍能为我们带来很大的激励作用。

也许因为他幼年苦学,深知读书不易,所以欧阳修在文坛上建立了地位之后,十分乐于提拔人才。《宋史》本传说他: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如苏轼、王安石、曾巩等,都是在他直接、间接的培养和鼓励下,成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作者/出处

《欧阳公事迹》

本文节录自《欧阳公事迹》,该文记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生平事迹,是根据他的儿子欧阳发等人的传述记录而成,附于《欧阳文忠集》之后。

创作背景

欧阳修(公元一〇〇七——一〇七二),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用芦桿教他认字。仁宗天圣年间进士,曾任参知政事等职。由于主张政治革新,与朝廷中的保守势力形成对立,也因此而受到陷害,曾屡次被贬。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对当时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歌风格清新,语言流畅自然。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