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伤仲永赏析

金谿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母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金谿1

(金谿:今江西金豁县。)

民方仲永,世隶耕2

(隶耕:隶,粤:[第dai6];普:[lì],附属的意思;隶耕,等于说业农。)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3

(书具:读书的用具,指纸、笔、墨、砚等。)

,忽啼4

(啼:哭。)

求之;父母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5

(收:敛整齐的意思,等于现在说团结。)

族为意。传一乡秀才6

(秀才:科举时代考试及格的科名之一。凡习举业的人,不论年纪大小,一概称为童生;经过县考和府考的初试及覆试,再赴全省学政的院(或道)考,取中了便是秀才,亦称生员。)

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7

(立就:即刻作成。)

,其文理8

(文理:文指文辞,理指所含的义理;《旧唐书‧陵扆传》:挥翰如飞,文理如惬;又《金史‧世宗本纪》:取文理优长者补充学士院职。这里的文理,即指诗句和含义而言。)

皆有可观者。邑9

(邑:县。)

人奇之,稍稍宾客10

(宾客:名词作动词用,即待以宾客礼,也就是有礼貌、客气的意思。)

其父;或以钱币乞11

(乞:这里不作求解,读去声,是给、与的意思。粤:[气hei3];普:[qǐ];杜甫《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诗有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之句。)

之。父利其然也,日扳12

(扳:领着。粤:[班baan1];普:[bān]。)

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金谿县人方仲永,祖上代代耕田为业。仲永出世后直到五岁,都没曾见过书纸笔墨,忽然有一次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见了这情形佷奇怪,便在附近借了一套给他。他立刻写了四句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那诗是奉养父母团结族人的意思。写好了给一乡的秀才们传观。从此以后,随便指甚么东西要他做诗,马上便成,那诗句和含义都很可以看得。县里的人们都奇怪他,对他父亲也稍微有了礼貌,或是给点金钱帮助他。父亲看了这样的好处,便天天带了仲永挨着去拜见县里的人,却不肯叫他上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余闻之也久。明道13

(明道:宋仁宗(赵祯)第二个年号,公元一零三二至一零三三年。)

中,从先人14

(先人:安石自称他已死的父亲;他的父亲名叫王益,做过员外郎。)

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15

(称:这里读去声,作适合解。粤:[秤cing3];普:[chèn]。)

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16

(扬州:今江苏江都县。)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17

(泯然众人:蒙昧无知的样子。众人:平常人。泯,粤:[敏man5];普:[mǐn]。)

矣!

我很早就听见这件事情。明道年间,跟先父母家,在舅父家里见到了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做诗,做得却没有像过去所传说的那样好。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到舅父家里问起他时,据说已经甚么也不懂,和平常人一样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王子18

(王子:作者自称。)

曰:仲永之通悟19

(通悟:聪明颖悟。)

,受之天20

(受之天:天生的资质;先天的稟赋。)

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21

(贤于材人:贤:这里作胜过解。材人:指普通有才能的人。)

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22

(受于人:指受教育而言;和受之天相对,受之于天的,是先天的稟赋;受之于人的,是后天的教育。)

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23

(得为众人而已邪:这句直译即:作为平常人就算了吗?意思是:连平常人都不如。)

王先生说:仲永的聪明颖悟,乃是得自先天的好资质。那得自先天的部分,胜过普通有才能的人多多了;结果仍然成为平常人,这是因为没有受教育的缘故。他那得自先天的部分,这样地优厚,因为没有受教育,尚且不免成为平常人;由此可见,得不着先天好资质的,固然是平常人;又再不受教育,岂但只是成为平常人而已吗?

赏析

本文借方仲永的故事,说明资质好的人固然应该受教育;资质钝的人,尤其应该受教育。

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未曾读书而会作诗,作的诗还不错,如果加以适当的培植,他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但竟因未能受教育的缘故,以致埋没天才而成为平常人,实在可惜。由此推知,人人如没有普遍受教育的机会,也就是说,社会上失学的现象严重的时候,一定有不少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被埋没;无论就个人言,就社会言,就国家言,都是很大的损失,这就更加可惜了。作者这篇文章,虽以惜方仲永一个人的失学为题,但观其最后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一段话,实为无数的方仲永及不如方仲永的人表示可惜。

本文属记敍文而兼有议论的体裁。这种文体,在古文中属于杂记类,大都为记敍琐杂事物而因事兴感的文章。

全文分三段:首敍仲永天资之奇及不学之故;次敍仲永因不学而埋没天资;末假作者口吻揭出主题。

作者/出处

王安石

王安石,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五年,卒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一〇二一──一〇八六)。字介甫,号半山,北宋神宗元丰三年(一〇八〇)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是北宋名政治家,北宋仁宗庆历三年(一〇四三)进士,初任淮南判官签书,历任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点及参知政事。先后两度任中书门下平章事,执掌朝政期间,推行新政,变法图强。因政策时有偏激,加上所任非人,所以遭保守派的反对,新法受挫。晚年退居金陵,卒谥文。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论古文、诗歌,都成就超卓。王安石的说理古文,深于经术,议论透闢,得力于先秦诸子。他的诗歌,取法韩越,下开江西诗派之风气。宋绍兴辛未(一一五一)王珏刊明初修补本《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和元大德辛丑(一三〇一)安成王常刊本李璧注《王荆文公诗注》五十卷《目录》三卷附《年谱》一卷传世,另着有《周官新义》及《唐百家诗选》。

创作背景

伤,是可惜的意思;仲永,人名,姓方;有天才,却未能受教育。本文即为作者惜方仲永失学而作,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