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Wang Wei山中送别赏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山中相送罢1

(罢:完了。)

,日暮2

(日暮:黄昏。)

3

(掩:关闭。)

柴扉4

(柴扉:柴门,即用树枝编扎而成的简陋门扇。扉,粤:[非fei1];普:[fēi]。)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春草明年绿,王孙5

(王孙:古时贵族子弟的通称,此指有身份的友人。)

归不归?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山林时所作,抒发送别友人之后的情思。

在山中送别了远道而来的朋友,已是黄昏时分,诗人和往常一样,关上了柴门。回到屋内,一股异样的寂寞和惆怅袭上了心头,和友人今天分别,何时再会重逢呢?不知明年春天能否再见?

这首诗和常见的送别诗不同,诗人并没有写执手挥泪的送别场面,而是从别后的情绪着笔。第一句就从送罢写起。一个罢字,即将别前、别时种种情景全部略去,而且语气平淡,彷彿并不以眼前离别为意。第二句接着写送别之后回家寂寞之情。黄昏时轻掩柴门,本是山居人家的生活习惯,闲闲道来,却又不难令人感受到诗人送友归来的寂寞和惆怅。远客到访,暂时打破了山林的宁静,送别以后一切又恢复往日的冷寂,而在此时离愁就会不期然袭上心头。

诗的后两句,直接抒发别后对友人的思念。《楚辞‧招隐士》其中两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写因见春草茂盛而怀念离开了很久而还未回来的朋友。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即由此转化而来。这两句诗点明此时正值春天,春草吐绿,由此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然而友人明年能否再来,却不一定。归不归的疑问中,既有与友人重聚的憧憬和希望,也有设问不知友人何时再来探访的心思。

这首诗只寥寥二十字,字句并不深奥,却无论抒情写景,都能紧扣山中送别的主题,而且感情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

作者/出处

王维

王维,生于唐武后圣历二年,卒于唐肃宗干元二年(六九九──七五九)。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王维九岁能文,十五岁以诗闻名。唐玄宗开元九年(七二一)举进士,初任大乐丞。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及给事中。安史之乱,两京陷落,玄宗奔蜀,王维被俘,被迫受伪职。乱平后,以陷贼官论罪,贬为太子中允。卒时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晚年长斋奉佛,在辋川购得宋之问的蓝田别墅,优游其中,过着恬静优闲的生活。

王维精于画,又擅长音乐,诗以田园山水着称。其诗意境恬淡空灵,尤以五言律绝成就最高,诗风与陶渊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明弘治甲子(一五〇四)吕夔重刻元本《唐王右丞集》六卷传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山林时所作,抒发送别友人之后的情思。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