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Li Bai月下独酌(其一)Drinking Alone With The Moon赏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1

(独酌无相亲:独酌,一个人饮酒。相亲,可亲近的人。)

在花丛之间摆放一壶美酒,自斟自饮没有一个亲近的人。From a pot of wine among the flowersI drank alone. There was no one with me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

(成三人:明月、李白及李白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举起酒杯邀请天上的明月,加上自己的身影就合成有三人。Till, raising my cup, I asked the bright moonTo bring me my shadow and make us three.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月既不解饮,影徒3

(徒:只、但。)

随我身。

可惜明月不懂得饮酒的乐趣,影子也只是跟随着我的身体。Alas, the moon was unable to drinkAnd my shadow tagged me vacantly;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暂伴月将4

(将:和、共。)

影,行乐须及春5

(及春:趁着春天。及,趁着、乘。)

暂且将明月和身影作为伴侣,趁着春宵及时行乐。But still for a while I had these friendsTo cheer me through the end of spring…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歌月徘徊6

(月徘徊:明月随着我来回移动。徘徊,往返回旋、来回移动。)

,我舞影零乱7

(我舞影零乱:我舞起剑来,令身影变得散乱。舞,舞剑。零乱,散乱。)

我高歌时明月随我来回移动,我舞剑时影子就摇摆散乱。I sang. The moon encouraged me.I danced. My shadow tumbled after.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醒时同交欢8

(交欢:一起欢乐。)

,醉后各分散。

清醒之时我们一起相交欢乐,酒醉以后便各自分散。As long as I knew, we were boon companions.And then I was drunk, and we lost one another.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永结无情游9

(永结无情游:永远和明月,以及身影结伴作忘却世情的交游。)

,相期邈云汉10

(相期邈云汉:相约于遥远的银河之上。相期:相约。邈:遥远。云汉:银河、天上。)

但愿和你们永远结伴作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将来在遥远的星河相会。...Shall goodwill ever be secure?I watch the long road of the River of Stars.

赏析

《月下独酌》为五言古诗,共四首,此处选的为第一首。据张健《李白诗选:大唐诗仙》一书的考证,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李白在长安任翰林供奉。当时,他与杨国忠不和,亦得罪了高力士,受到了排挤和谗毁,渐为玄宗疏远,翰林供奉一职,其实只是为皇帝舞文弄墨而已,玄宗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为此,他感到孤寂苦闷,遂寄情于痛饮狂歌,借酒浇愁。

这首诗紧扣题旨,突出写一个独字,开首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明独字。诗人孤单一人,在花间自斟自饮,虽有好酒,却无可亲之人,可同饮共乐,以抒郁闷之情。渴望有知己相伴,本属人之常情,诗人于是忽发奇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自己的影子相伴,这两句诗化用了陶潜的欲言无予和,挥杯对孤影。不过,李白多邀请了明月,于是出现了对影成三人的情景,此句构思巧妙,冷清清的场面,彷彿一下子便热闹起来。然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毕竟明月并不会喝酒;而影子亦只懂随身而动,诗人又复归孤独,此处以既、徒两字加重语气,表达出无奈之情。不过,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有明月和清影暂且相伴,亦可趁此美景良辰,寄情花月诗酒,及时行乐。

接着,诗人道出既歌且舞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倾听佳音;舞时身影摇曳,随人而动,彷似与己共舞。月影本是无情之物,诗人将其拟人化,化无情为有情,写出彼此情感交融的境界。遗憾的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清醒时可与月、影共乐,沉醉后却各自分别离散,可见诗人内心孤独之情仍挥之不去。

至此,诗人笔锋又转,期望和月、影永远结下不沾世俗之情的交游,相会于远离尘世的天上——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指不为世俗所困的精神境界,无情游是超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是最纯洁、最真诚的。与无情之物,永远结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有情,同时亦反映了李白旷达超脱的情怀。

综观全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透过月下独酌的情景,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终不囿于独的复杂情感,正如《李诗直解》所言: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酒和月,是李白一生的知己,更是其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如《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又如《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而《月下独酌(其一)》正将孤独、酒和月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份凄美而独特的境界,在景、情、意的融合上,堪称一绝,后人对此诗评价甚高。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本诗语言浅易,平白如话,作者用字毫不艰深,却不乏精鍊字词,如暂伴月将影中暂字,用得甚妙,虽暂时与月、清影为伴,得短暂的欢愉,也应珍惜当下,行乐及时。

傅庚生在《我国文学欣赏举隅》亦评之曰: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越转越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道出本诗构思奇特,虽意思越转越奇,然不离孤独之宗旨,确是的论。

|

作者/出处

李白

李白,生于唐武后圣历二年,卒于唐肃宗宝应元年(六九九──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天水),幼年随父迁居四川青莲乡,泛阅百家杂着,遍踏名山大川。唐玄宗天宝(七四二──七五五)初,李白入京,贺知章惊为天上谪仙人,荐于玄宗,诏为翰林供奉。李白虽有治国抱负,但为人放浪不羁,为宦官高力士所谗,失意离京。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安史乱起,玄宗子永王璘起兵,李白被聘为府僚。后肃宗即位灵武,永王兵败被杀,李白系狱寻阳,得郭子仪弃官以赎,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依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六十二岁病逝于当涂。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俊逸豪宕,尤长于乐府歌行。李白作诗信口而成,直抒胸臆,没有彫琢痕迹,世称诗仙,与诗圣杜甫齐名。有清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吴县缪芑重刊《李太白集》三十卷行世。

创作背景

《月下独酌》为五言古诗,共四首,此处选的为第一首。据张健《李白诗选:大唐诗仙》一书的考证,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李白在长安任翰林供奉。当时,他与杨国忠不和,亦得罪了高力士,受到了排挤和谗毁,渐为玄宗疏远,翰林供奉一职,其实只是为皇帝舞文弄墨而已,玄宗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为此,他感到孤寂苦闷,遂寄情于痛饮狂歌,借酒浇愁。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