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赏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1

(清晖:清晨柔和明亮的阳光。)

。清晖能娱人2

(娱人:使人欣悦。)

,游子憺3

(憺:音旦,安适。憺,粤:[淡daam6];普:[dàn]。)

忘归。

清晨与傍晚的气候变化大,景物彷彿都笼罩在柔和明亮的晨光中。柔光包融下山水使人愉悦,游子享受这份安适而忘了返回。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4

(敛:收聚。)

暝色,云霞收夕霏5

(夕霏:傍晚残余的云霞。)

一大早出谷,归舟时太阳已微弱、逐渐西沉。群山的林表一片暮色,天上的云霞也慢慢收起最后一抹余晖。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芰荷迭映蔚6

(芰荷迭映蔚:芰,音计,四只角的菱。迭,更相。蔚,草木茂盛的样子。迭映蔚,指芰荷倒映水中相互映照。芰,粤:[技gei6];普:[jì]。)

,蒲稗相因依7

(蒲稗相因依:蒲,菖蒲。稗,音拜,外型似稻的水草。相因依,互相依倚。稗,粤:[败baai6];普:[bài]。)

。披拂趋南径8

(披拂趋南径:披拂,以手分开障路的水草。径,小路。)

,愉悦偃东扉9

(偃东扉:偃,音掩,歇息。扉,门扇。偃,粤:[演jin2];普:[yǎn]。)

湖面上菱荷相映,岸边蒲稗相依。披草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愉悦地掩上东轩的门扉安歇。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虑澹物自轻10

(虑澹物自轻:虑澹,思虑淡泊空静。物,我的相对词,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

,意惬理无违11

(意惬理无违:惬,满足。理,即《老子》、《庄子》书中所谓道,万物生生的总理。)

。寄言摄生12

(摄生:养生。)

客,试用此道推。

体悟到思虑淡泊了就能看轻外物,心意宁适了就能合乎自然之理而无违。敬告所有追求养生之术的人们,养生的道理就是由此来类推。

赏析

石壁精舍(佛寺)在始宁县(今浙江上虞县)东南,还湖中作的湖指巫湖,在庄园中南北二山之间,是两山往返的唯一水道。谢灵运《游名山志》:湖三面悉高山枕水渚,山溪涧凡有五处,南第一谷今在所谓石壁精舍。

这首诗描述游赏湖山风光的所见的景色和悟到的道理,全诗以还为线索,写一天的行踪。首六句记游,次四句写景,末四句言其理悟。起首先写出畅游一天的总体感受,变字贴出山景之奇丽,因早晚季候温差极大,风景亦随之转换倏忽。三至六句写佳景令人乐而忘归:出谷日尚早呼应前句之旦字,入舟阳已微呼应前句之昏字,由出谷而至入舟返归,不觉竟已过了一日,可见诗人之流连忘返,亦点出还湖中之题目。

第七句起写诗人归途所见及其感悟。林壑、云霞,为舟中回望之远景,芰荷、蒲稗,则写湖中所见近景,远近交织,表现出朦胧优美的氛围。接着夜色已然降临,诗人只得舍舟登岸,回归东轩歇息。一天的游玩虽已结束,娱人的山水引起的愉悦仍继续着。诗人闭目回味,得到更为深沉的感悟:明丽的山光水色,可以使人胸怀开阔,如此则思虑淡泊,就能顺应自然,得养生之理。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曾精闢地概括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诗讲究骈偶刻意炼句、写景极尽能事、文辞追求新颖等方面,均具有极为显着的特色。本诗之佳处在融情、景、理于一炉。将清晖、林壑、蒲稗这些自然景物皆写得脉脉含情,似有人性;而诗人一腔舒适愉悦之情,亦融入在这些景物所组成的意境之中。结尾议论,实是愉悦之情的理性昇华,去掉情之后得到了更美好的境界。

作者/出处

谢灵运

谢灵运(公元三八五──四三三年),陈郡阳夏(今河南大康)人,是晋宋之际著名诗人,出身江南大族陈郡谢氏,祖父谢玄为东晋宰相,是淝水之战的英雄。儿时在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寄养,十五岁回建康,故小名客儿、阿客,后人习称谢客。谢灵运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谢康乐。入宋,降爵为侯,出守永嘉为太守,在职一年,即称病返乡隐居。性好山水,是最早大量以山水为题创作诗人,他的山水诗成就很高,常沿山水景物体悟玄理。元嘉十年获罪,被杀于广州,得年四十九岁。今存明人张溥所辑《谢康乐集》。

创作背景

本篇是山水诗中的名作,大约写于元嘉元年至三年(公元四二四──四二六年)之间。宋景平元年(公元四二三年),谢灵运称病辞去永嘉(治所在今浙江温州)太守职务,回到故乡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的庄园。这里曾是其曾祖谢安高卧之地,又是他祖父谢玄最初经营的庄园,规模宏大,包括南北二山。南山本为祖宅所在,谢灵运辞官回家后,又在北山别营居宅,石壁精舍就是他在北山营立的一处书斋。他在园中修建石壁精舍后,建经台、立禅室、列僧房,在优美的山水之间幽居起来,《宋书》记载他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人来往共娱,颇有终焉之志。《宋书》本传云: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可见当时他虽然身在山林,却名震京畿。在隐居期间,整日遨游与吟诗作赋,面对湖光山色,欣然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