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孟子》揠苗助长赏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1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宋人,宋国人,宋国在今河南商邱。闵,同悯,怜悯、担忧。揠,拔。闵,粤:[敏man5];普:[mǐn]。揠,粤:[压aat8];普:[yà]。)

之者,芒芒然2

(芒芒然:芒,通忙。疲劳的样子。一说通茫,迷茫,无知的样子。)

归,谓其人曰3

(谓其人曰:谓,告诉。其人,指他家里的人。)

:今日病4

(病:疲乏。)

矣!予5

(予:我。)

助苗长矣!其子趋6

(趋:快步走。)

而往视之,苗则槁7

(槁:干枯。槁,汉 ,粤音稿。,粤:[稿gou2];普:[gǎo]。)

矣。

宋国有一个人,担忧他种的禾苗长不高而把它往上拔,完事就很疲累地回家,对家人说:今天疲累极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快步前去查看,发现禾苗全都枯萎了。

赏析

本篇是节选自《孟子》的一则简短故事,本来是孟子用来讲解培养浩然之气不要心急而违反自然。后来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寓言和成语,说出急于求成,欲速不达的道理。

故事里的宋国人,希望禾苗快高长大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他也辛勤劳动,费了很大的功夫把禾苗拔高。可是他违反了禾苗的自然生长规律,强行把禾苗拔高,并不能帮助禾苗生长,更对禾苗造成了伤害,实在愚蠢。这故事告诫人们,事物的发展有客观自然的规律,不能只顾个人主观愿望,强求速成,否则即使辛勤劳力,也只会徒劳无功,甚至会弄巧反拙。

这个小故事很简短,只有不足五十字,但其中人物鲜明生动,其性格和行为描绘得细腻逼真。宋人拔苗后芒芒然归,写出了他有多努力!他回家对家人的两句话,显出他为自己所做的沾沾自喜,却只是闯祸而不自知。儿子听到后趋而往视之,他的反应已显示大事不妙,果然禾苗已全枯萎了。寥寥数字已可把人物心态和性格表露无遗。

作者/出处

《孟子》

《孟子》一书,有以为是孟子自撰,有以为是其门人所记,《汉书‧艺文志》列入儒家类,今存七篇。宋以后列于经部,朱熹将它与《论语》、《礼记》的〈大学〉和〈中庸〉篇合成《四书》,为之作注,从此成儒家经典。

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赫王二十六年(公元前三七二──二八九)。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代大思想家。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身处战乱的时代,提倡民贵君轻,主张推行王道,可是不被诸侯所采纳,于是退而讲学着述。

《孟子》的文章,长于辩论,善用譬喻,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对后世散文有很大影响。通行注本有东汉赵歧《孟子章句》、宋孙奭《孟子注疏》、朱熹《四书集注》和清焦循《孟子正义》。

创作背景

《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本无题目,现题为编者所加。版本据《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

孟子本意在阐明培养浩然之气,不要图速而违反自然本性的道理。今多以此告诫人们做事必须按部就班,不能主观急进。本篇文字简洁生动,短短四十一字,已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