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赏析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1

(舜发于畎亩:舜:古帝名,与尧同为儒家极讚之古代圣君。据《孟子‧离娄篇下》:舜乃东夷之人,生于诸冯,诸冯传在今山东省菏泽县南五十里。另据《书经‧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舜乃黄帝后裔,出于颛顼,少年时代曾耕于历山(传即今山东省济南市南郊之千佛山,但全国另有五个历山,皆与舜有关系)。尧年老,征询四岳的意见,问谁可以做他的继承人,四岳一致推荐舜。尧乃召舜,妻以二女,使之辅政。尧死,舜继承帝位,时约在公元前二二五五年。发:兴起,起家。畎亩:田间。《庄子‧让王篇》成玄英疏:垄上曰亩,下曰畎。此即指舜耕历山而言。畎,粤:[犬hyun2];普:[quǎn]。)

之中,傅说举于版筑2

(傅说举于版筑:传说:说,粤:[悦jyut9];普:[yuè]。他是殷代武丁王朝的贤相。据《史记‧殷本纪》,武丁夜梦得圣人,名字叫说,醒后视羣臣百吏,皆非梦中之人,乃派人四外访求,后来在傅巖地方筑墙的刑徒中,果然寻到了,武丁与语大喜,遂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这人就是传说。版筑:古人筑墙,用两版相夹,中实以土,故称版筑。)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3

(胶鬲举于鱼盐:鬲,粤:[隔gaak8];普:[gé]。他是殷代纣王之臣,《孟子‧公孙丑篇上》曾称其贤。《国语》及《吕氏春秋》曾载其零星事蹟,他本隐士,周文王曾举之为纣臣;周武王伐纣时,纣王派其迎周师。另有谓后来胶鬲曾佐武王。此处所云鱼盐,当即指其隐时所做之营生,可能是在海边打鱼晒盐之人。不过亦有说他是鱼盐贩子。)

之中,管夷吾举于士4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即管仲,为齐桓公相,使齐国称霸诸侯。士:狱官之长。据《左传》庄公九年的记载,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即桓公)争国,管仲事子纠,子纠败死,管仲请囚,鲍叔释之,荐于桓公。此处举于士即指此事,如云从狱官手里被释放而举拔。)

,孙叔敖举于海5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楚国的令尹(即宰相),为相三月,楚国大治,楚庄王因称霸诸侯。海:指海滨;据《荀子》及《吕氏春秋》说他是期思之鄙人,期思在淮河支流之滨。)

,百里奚举于市6

(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秦国的宰相,为相七年,秦穆公称霸诸侯。巿:指买卖交易。据《史记‧秦本纪》,百里奚本虞国大夫,晋灭虞,被据,将以为秦穆公夫人媵,奚耻之,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其贤,以五羖羊皮赎之,故号五羖大夫。此处之巿,即指此事。按:关于百里奚,古书记载,颇有分歧,有谓其曾自卖以成其君。《孟子》书中有五次提到百里奚,惟孟子不相信百里奚自卖之说,认为是好事者为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7

(空乏:使之穷困。)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先生说:舜是从田间起家的,传说是从筑墙的刑徒中举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举出来的,管夷吾是从狱吏手里得释放而举出来的,孙叔敖是从海滨小民中举出来的,百里奚是从买卖交易中举出来的。所以上天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的身上,必定先使他的心志苦痛,使他的筋骨疲劳,使他的肠胃饑饿,使他的身体穷困,每有作为总搅扰得他不能顺遂;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所以动心忍性8

(动心忍性:动心:使心骛动,因而得到啓发。忍性:使性坚忍,为志不移。)

,曾9

(曾:同增。)

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10

(衡:横,引伸为阻塞之意。)

于虑,而后作11

(作:奋发有为。)

;征于色12

(征于色:征:表露。色:指面容。)

,发于声,而后喻13

(喻:使人明白。)

。入则无法家拂士14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指在国内。法家:恪守法度行事大臣。拂士:辅弼之士。)

,出15

(出:指在国外。)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原是为了惊动他的心意,坚靭他的性情,加给他所缺乏的能力。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心里困苦,思虑闷塞,然后才能被激发而有所作为;在面容上现露出来,在言语中发表出来,然后才能使人明白。在国内如果没有恪守法度的大臣和辅弼的士子,在国外如果没有相与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威胁,这样的国家便常会灭亡。(懂得了这个道理),然后就可以知道在忧患中才能生存,在安乐中便会死亡了。

赏析

影响我国人思想发展最深远的儒家,以孔孟为代表。孟子生于战国中期,相传祖先是鲁国的贵族,后来迁到邹国。他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子)的门人,后来把孔子的思想加以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孟子就具体谈到如何在自身的修养和政治上发扬仁的思想,提出一套更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以墨家的言论最为盛行。孟子常站在儒家的立场对其他各家言论加以抨击。孟子也曾仿效孔子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施行仁政,可惜成效不大。到了晚年,孟子只好回乡讲学,和他的弟子从事着书的工作,写成了《孟子》七篇,孟子的言论和事迹很多都保存在这七篇之中。

这里节选的一段出自《孟子.告子下》,只有约一百五十字,其中提出一个孟子具代表性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以此为题。孟子继承了孔子所提倡的自省、克己、过则勿惮改的思想,非常强调意志锻炼的重要性,尤其是主张在逆境中得到磨练。这个选段篇幅虽短,却精要地说明这个道理。

这段开始先举出六个古人的例子,包括舜由耕田小子成为君主,傅说由泥水匠变为武丁的名相,胶鬲由当小贩到辅助周武王;管仲曾因辅助公子纠失败而下狱,后来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孙叔敖曾隐居海边,后被楚王任用为相;百里奚曾为奴隷,秦穆公在市集把他赎回后重用为相。这些人都是前期受苦,后终成大业。孟子接着提出他要说的道理: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交给某人时,一定要先磨练他的意志,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忍饥挨饿,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是为了振奋他的心志,坚毅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他认为,人的成材得力于艰苦的磨练,环境越是恶劣,对人的造就便会越大。孟子在此强调的是个人的奋发努力,并要自觉地不断磨练意志,为的是承担将来更大的使命。

孟子很重视后天修养和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练。其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几句,已成为不少人的座右铭,作为面对困境时的激励。

篇中接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就是说人常常犯错误,要受到教训才会改正。当人心中感到困扰,思虑受到阻挠,才会振作起来;看到别人表露不满的脸色,发出声音来批评,才明白自己的不足。因此在人生中,打击和逆境不一定是坏事。人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往往可成为人生的宝贵财产。

下面由个人修养说到国家的情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表示如内部没有严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对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很容易灭亡。最后作出结论,由此可见,忧患可使人生存,安乐却可使人败亡。

孟子在篇中用了大部分篇幅去说明生于忧患的道理,却只用了三句去说明死于安乐。他的重点是人的意志的磨练,因此不断反复说明,而当读者清楚明白了生于忧患的道理后,与此相反的死于安乐也就很容易明白,不用多费唇舌了。

《孟子》一书是孟子晚年与弟子共同编纂的,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着作,记录了大量孟子向君主进行游说时的对话。不过,与早期的语录体着作《论语》比较,无论篇章结构,还是言辞文采,《孟子》的文章都显得更完整、更生动、更有文学色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是一篇中的选段,未可看到整体文章的结构铺排,但已可看到一些《孟子》文章的典型写作特色。孟子的文章精于说理,为了容易使人明白和信服,他常会举出一些例证。像本篇开头便有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经历了困苦的人后来会达至成功,是后来他要说的生于忧患道理的有力例证。孟子文章的另一个特色是辞采十分丰富,文中经常运用大量排比句和对偶句,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像本篇所举六个古人例证,便用了两组排比句。对偶句则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文中说理部分更运用大量三字和四字的排比句,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些连贯而下的短句,给人明确、肯定的感觉,加强了说服力。这些行文特色,成了后世论说文的极佳典范。

作者/出处

《孟子》

《孟子》一书,有以为是孟子自撰,有以为是其门人所记,《汉书‧艺文志》列入儒家类,今存七篇。宋以后列于经部,朱熹将它与《论语》、《礼记》的〈大学〉和〈中庸〉篇合成《四书》,为之作注,从此成儒家经典。

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赫王二十六年(公元前三七二──二八九)。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代大思想家。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身处战乱的时代,提倡民贵君轻,主张推行王道,可是不被诸侯所采纳,于是退而讲学着述。

《孟子》的文章,长于辩论,善用譬喻,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对后世散文有很大影响。通行注本有东汉赵歧《孟子章句》、宋孙奭《孟子注疏》、朱熹《四书集注》和清焦循《孟子正义》。

创作背景

孟子晚年回乡讲学,和他的弟子从事着书的工作,写成了《孟子》七篇,孟子的言论和事迹很多都保存在这七篇之中。

本篇出自《孟子.告子下》,只有约一百五十字,其中提出一个孟子具代表性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以此为题。孟子继承了孔子所提倡的自省、克己、过则勿惮改的思想,非常强调意志锻炼的重要性,尤其是主张在逆境中得到磨练。这个选段篇幅虽短,却精要地说明这个道理。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