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张元干贺新郎赏析

送胡邦衡待制

送胡邦衡待制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崑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梦绕神州路1

(梦绕神州路:神州,本指全国,这里指沦陷的中原地区。指连做梦也牵挂着中原地区。)

。怅秋风、连营画角2

(画角:涂上彩绘的号角。)

,故宫离黍3

(故宫离黍:故宫,指北宋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宫殿。离黍,《诗经》有《黍离》篇,写东周大夫看到西周故都镐京的宫殿里长满禾黍,故有亡国之悲。作者借此表达对沦陷的汴京的怀念。)

。底事崑仑倾砥柱4

(底事崑仑倾砥柱:底事,何事。崑仑,崑仑山,黄河之发源地。砥柱,砥柱山,在今河南三门峡黄河中流,比喻能够独力支撑大局。崑仑倾砥柱,指宋军崩解,中原沦陷。砥,粤:[底dai2];普:[dǐ]。)

。九地黄流乱注5

(九地黄流乱注:九地,一作九陌,谓九州之地,即遍地。黄流,黄河之水,这里指入侵的金兵。乱注,到处流。)

?聚万落、千村狐兔6

(聚万落、千村狐兔:落,人所聚居处。狐兔,指金兵。南朝梁人范云《渡黄河》诗: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连上两句,谓为甚么北宋王朝会顷刻间倒塌下来,让金兵在中原横行无忌,占据了千村万落呢?)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7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天意,指皇帝的意图。老易,衰退。此指皇帝的心思高深莫测,众人的爱国热情也衰减了,志士的悲苦是难以诉说的。)

!更南浦,送君去8

(更南浦,送君去: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君,指胡铨。谓送走了胡铨,悲苦更无人诉说了。)

。 

梦魂萦绕着沦陷了的神州,萧瑟的秋风里回荡着金兵军营中的号角,想来故国宫殿已被夷为野田。为甚么昆侖山、砥柱山突然倾倒,滚滚河水到处乱流?无数的村落荒芜,金兵有如狐兔成群在中原地区四处横行。皇帝高高在上,他的旨意谁能了解?人情易老,这亡国的深仇大恨,岂能细诉?何况又在这凄凉的水边,送你远谪蛮荒!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牀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9

(耿斜河:耿,明亮。斜河,天河。耿,粤:[梗gang2];普:[gěng]。)

、疏星淡月,断云微度10

(断云微度:朵朵云彩缓慢地飘移着。)

。万里江山知何处11

(万里江山知何处:江山万里阻隔,如何知道你在哪里呢?)

?回首对牀夜语12

(回首对牀夜语:回想当初二人夜里对牀谈心论政的事。)

。雁不到、书成谁与13

(雁不到、书成谁与:书成,信写好了。谁与,交给谁,是说别后书信难通。古代传说,雁会传书,但北雁南飞到衡阳回雁峰而止。新州在岭南,是雁所不到之处。)

?目尽青天怀今古14

(目尽青天怀今古:青天,引申作天下。目尽,尽力远望。怀古今,怀古伤今。指关怀天下大事。)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15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儿曹,孩童。尔汝,你们,这里指彼此间。怎么能像孩子们一样,只顾谈论彼此间的个人恩怨呢?即是说,他同情胡铨不是为了朋友私情。)

。举大白,听金缕16

(举大白,听金缕:大白,酒杯名。《金缕》,即《贺新郎》的别名。明杨慎《百绯名珠》:张元干以送胡铨及寄李纲词坐罪,皆《金缕曲》也。二句言喝酒、听歌。)

岸边杨柳在凉风中摇曳,夏末的暑气已经逐渐消去。天河明朗,辰星寥落,月华淡淡,一朵朵云彩缓缓地飘过银河。这一别远隔万里,不知何处再相逢?忆往昔我们对床而卧彻夜长谈,你走后恐怕从此要寄信也难。因为南去的雁儿啊,根本飞不到那荒远的边关。让我们放眼天下怀想古今大事;不要像小儿女软语缠绵诉说恩怨,且听我唱这首悲凉慷慨的《贺新郎》!

赏析

一、高宗绍兴八年(1138),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反对与金人议和,并请斩秦桧等奸贼之头以谢天下,因此得罪,于次年被调至福州任威武军签书判官(州军长官的助理)。当时,词人已致仕,正寓居福州。二人都是坚定的抗战派,志同道合,遂交游酬唱,成为挚友。十二年(1142)秋,胡铨遭到秦桧等变本加厉的迫害,被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一带)。一时亲友多怕受牵连,避之唯恐不及,而词人却毅然挺身而出,挥毫写下了这首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愤词作,为胡铨饯行。

二、这首词上片写时事,苍凉悲愤;下片抒别情,深挚诚笃。全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风格沉郁而不衰飒。词从梦绕神州路起笔,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事实,展示出爱国者梦中不忘中原故土未复的心态。底事以下,笔锋陡转,由此而提出大胆的责问。连用三个比喻:以昆侖砥柱的倒塌比喻北宋的覆灭;以黄河洪水泛滥暗指金兵猖獗;以狐兔盘踞村落,比喻人民流离失落,国亡家破。为何造成这种历史惨象?词人没有正面表白,而是采用曲折笔法,化用杜甫诗句,借以表达难以倾诉的悲痛,这不仅指人老易悲,而且指:北宋割地议和而致亡国的可悲。天意难问既是对高宗苟且求和表示不满,又为胡铨遭贬而鸣不平。可谓掷地有声。

下片点明送别的季节在初秋,时间在深夜,写别后难以自叙的情怀。回首两句,采用从过去的长夜深谈联想到以后回想今夜的曲折手法,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而且进一步展现出对国事的无比感慨。尤其别后音信难通,痛别之情更为沉重,然而词人展望天下,纵怀古今,所关注的并非个人命运的得失成败。因此经过层次井然的多次转折后,把词情推进最高点,举杯痛饮,高唱此曲,以遣别离的伤痛之情。

作者/出处

张元干

张元干,生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约卒于南宋孝宗干道六年后(一〇九一──一一七〇后)。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一说长乐(今福建长乐)人。北宋末年入太学。金兵入侵,李纲任亲征行营使,张元干曾为其幕僚,官至将作少监。因不愿与秦桧等奸臣同朝,弃官而去。后因赋词送胡铨,被削除官籍。

张元干是爱国志士,其词风磊落明快,对张孝祥和辛弃疾的影响颇大。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创作背景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选自《全宋词》。

《贺新郎》是词牌名,属慢曲,首见于苏轼词,因词中有晚凉新浴句,又名《贺新凉》。张元干的《贺新郎》,词题作送胡邦衡待制,是他送别被贬往新州(今广东新兴)的胡铨之作。胡铨是力主抗金的主战派,于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上书反对和议,十二年(一一四二),遭秦桧等人逼害,除名押送新州编管。当时寓居三山(今福州)的张元干不避嫌疑,特别作这首词为胡铨送行。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