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Du Mu寄扬州韩绰判官Sent to Magistrate Han Chuo in Yangzhou赏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青山隐隐1

(隐隐:隐约不明的样子。)

水迢迢2

(迢迢:遥远。迢,粤:[条tiu4];普:[tiáo]。)

,秋尽江南草木凋3

(草木凋:一本作草未凋。)

青山隐隐约约,流水悠悠迢迢。江南已入深秋草木凋落。In haze the green hills half hidden, to afar the waters flow; Though late in autumn in Southland, its grass is yet to yellow.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4

(二十四桥明月夜:二十四桥为古代名胜,在江都西门外。南宋人祝穆(生卒年不详)《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各以城门坊市为名。后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遂难考查。)

,玉人5

(玉人:指韩绰,一说指美人。)

何处教吹箫。

月光下扬州二十四桥的妩媚夜晚,不知你又在何处教美人唱曲吹箫。A night of bright moonlight o'er Bridges Twenty-Four, justWhere are you flaunting your flute, my handsome good fellow?

赏析

一、杜牧曾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八三三)至九年在扬州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任职。这首诗是他离开扬州后所写。韩绰,生平不详。判官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府中掌管文书事务的官。作品流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旖旎风光的眷恋,抒发了对留在扬州的老友韩绰的怀念之情。

二、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彷彿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其中诗人记忆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取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

|

作者/出处

杜牧

杜牧,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八〇三──八五二),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八二八)进士,举贤良方正科。初任江西团练判官,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及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杜牧性格疏野放荡,常寄情声色,然处事秉性刚且不阿,敢论列时事,指陈利病,有济世救国抱负。

杜牧工诗、赋、古文,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杜牧擅长抒情写景的绝句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风格豪爽清丽。他也好谈兵法,曾注《孙子》。有清嘉庆六年(一八〇一)德裕堂刊本清冯集梧注《樊川诗集》二十四卷、《外集》、《别集》各一卷、《诗补遗》一卷及《本传》一卷传世。

创作背景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宫》选自《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杜牧离开扬州后,寄赠韩绰之作。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旧日扬州和故友的思念之情。韩绰与杜牧都是淮南节度使幕中同僚,二人喜作狎邪游,诗中但言扬州景物,不着人事,可见二人相得之处。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