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陶潜Tao Qian归去来辞并序赏析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1

(幼稚:指作者的小孩儿们。作者共有五子,名俨、俟、份、佚、佟。作者卒时,长子俨当约二十六岁,这时也不过四五岁,最小的佚和佟,恐怕还没有生。)

盈室,缾2

(缾:同瓶。用瓶盛米,极言穷困。)

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3

(长吏:长,长吏,指县长以下的属员。旧时长吏的等级自四百石至二百石。粤:[掌zoeng2];普:[zhǎng]。)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4

(四方之事:指作者为彭泽令以前,为江州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奉使到建康(南京)之事。作者有乙巳三月为建威将军使都经钱溪诗。)

,诸侯以惠爱为德5

(诸侯以惠爱为德:诸侯,指当时带兵的方面大员;这种武人都很跋扈,有任用县长之权。作者得为彭泽令,即由州将所派,故云恩惠为德。)

,家叔6

(家叔:疑指陶宏。陶宏乃陶侃之孙,袭封长沙郡公。作者得为彭泽令,或即陶宏举荐之力。)

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我家里穷,种田不够维持生活。孩子们多,缸里没有存下的米,想找一个活下去的办法,却找不到。亲戚朋友们劝我出去谋个把小职务干干,我觉得也可以,只是没有门路。以后碰上有到外面去的一个机会,诸侯正提拔士人,家叔因为我贫苦,便荐举我做小县令。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时风波未静7

(风波未静:指当时军事政治局势的不定。当时桓玄造反,为刘裕所灭,株连甚众。)

,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8

(公田:县中归公家所有的田地;当时县令的俸禄,或即取给于公田。)

之利,足以为酒9

(足以为酒:一本作秫可以作酒。)

,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10

(归欤:回去罢。孔子在陈,感大道之不行,因有归与之歎。见《论语‧公冶长》篇。)

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11

(矫厉:故违常情、以立名节的意思。)

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为了时局不定,心里怕派到远处去:彭泽这地方离家只有百里路,那里的公田,还能种秫做酒,因此就求到手。谁知干了没有几天,就又有了辞职回家的念头。为什么?因为我的天性是喜爱自然的,矫柔造作不上来;虽然怕再挨饿受冻,可是违反了自己的天性,总觉得不得劲儿。常这样下去,只为养生餬口,就违心去做事,终究不是了局;

于是怅然慷慨,深媿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于是怅然慷慨,深媿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2

(稔:年。粤:[nam5];普:[rěn]。)

,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13

(乙巳: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

岁十一月也。

于是感慨起来,很对不起自己平生所抱的志愿。但是还希望干满一年,一年以后再辞职。没有想到,不久我的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了,照人情来说,我非赶快去看看不可,便辞了职;从中秋到冬天,算是一共干了八十几天。因为事情如愿以偿了,为了这篇辞,就题为归去来兮;乙巳年十一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14

(以心为形役:心,即自序中所说质性自然之本心;形,即自序中所说口腹自役之形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了谋生餬口而违逆了本性。)

,奚惆怅15

(奚惆怅:奚:为何。惆怅:懊恼。)

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16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此两句乃本《论语‧微子》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鳯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接舆是当时的隐者,这几句话是讥笑孔子未能归隐。谏,作纠正解。意思是说过去的事(指未能归隐)既然没有办法能够纠正,将来的事(指今后应该归隐)却还来得及追上。)

;实迷途其未远17

(迷途其未远:语本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回去吧!田园都快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囘去呢?既然为着身体委曲了自己的心意,又何必独自个儿懊悔和悲慼?我明白已经过去的事情没法再纠正,也知道在以后的日子追改还来得及;实在说幸而迷路没有走得太远,就觉察出昨日的错误和今天的合理。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舟遥遥以轻飏18

(飏:通扬字,动荡的意思。)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19

(征夫:行路的人。)

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20

(熹微:微明,指晨光未亮时。)

在回家的途上,摇摆着的小舟轻轻地荡漾,微风飘飘地吹动着我的衣裳。向行路的人问问前面的路程,只恨那晨光还不快着放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僕欢迎,稚子候门。三逕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乃瞻衡宇21

(衡宇:衡,指门;宇,指房屋。以横木为门叫衡门,言其简陋。)

,载22

(载:作则字、乃字解。)

欣载奔。僮僕欢迎,稚子候门。三逕23

(三逕:指宅园中之小路。词出《三辅决录》:蒋翔,字元卿,舍中竹下开三径,惟羊仲、求仲从之游。)

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24

(眄庭柯以怡颜:眄:粤:[免min5];普:[miǎn],斜视。柯:树枝。怡颜:喜欢。)

。倚南窗以寄傲25

(寄傲:寄托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本性。)

,审容膝之易安26

(容膝之易安:语本《韩诗外传》:北郭先生妻曰:今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容膝,极言居处之狭小,仅能容得开朖。)

不久就望见了我的房宅,怀着满腔的喜悦急急地快走。僮僕们欢迎我来了,年小的儿子也等候在门口。大门内的三条小径生了荒草,好在松树和菊花还都依旧。携着幼儿进到房内,看见杯子里已经斟满了酒。拿起酒壸、端起酒杯自己且斟且饮,看看庭院里的树枝非常喜欢;倚在南窗上敞开旷放的心怀,觉得在这样仅能容膝的地方反而容易心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27

(策扶老以流憩:策:持。持老:手杖。据《山海经》,龟山多扶竹,高节实中,宜为杖,名扶老竹。流憩:游息。)

,时矫首而遐观28

(矫首而遐观:矫首:举头。遐:远。)

。云无心以出岫29

(岫:山穴。[就zau6];普:[xiù]。)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30

(景翳翳:景:影之本字。翳翳:[ai3];普:[yì],渐暗貌。景翳翳:指黄昏时阴暗。)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31

(盘桓:徘徊、流连。)

天天在园里游荡相当有趣,大门虽有却常常关闭。拄着拐杖游一阵憩一阵,也时而抬头看见外面的景气。云彩不在意地从山穴里冒出,飞倦了的鸟儿也知道回头。黄昏的暗影就要袭来了,我可是只顾抚着孤松在这儿逗留。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32

(驾言:驾车出游的意思。语本《诗经‧邶风‧泉水》篇驾言出游句,言,作以字解。这里是只截取半句,用以表示出门奔走营求。)

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33

(有事:指耕作,畴:[囚cau4];普:[chóu],田、地。)

于西畴。或命巾车34

(巾车:张设帷幔之车。按即后世张布蓬之车。)

,或棹孤舟。

归去吧!从此就让我和外界断绝了交游。世间和我已经彼此相弃,我还出去要求什么事由?亲戚们说的家常话能够使我快乐,弹弹琴、读读书也可以消除忧愁。农人告诉我春天来了,就要到西坡里去从事耕耨。有时赶着蓬车,有时泛着小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既窈窕以寻壑35

(窈窕以寻壑:窈窕:粤:[妖挑jiu2tiu5];普:[yǎotiǎo],深远貌。壑:[确kok8];普:[huò],涧水。)

,亦崎岖36

(崎岖:不平。)

而经丘。木欣欣37

(欣欣:生气勃勃的样子。)

以向荣,泉涓涓38

(涓涓:细流。)

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39

(行休:行,指昔仕;休,指今隐。)

曾经很远地去寻游涧水,也曾走着崎岖的路越过山丘。花木正在生气勃勃地滋长,泉水也才发出了涓涓不绝的细流。我羡慕万物都能够不失时机,我感谓自己这一生的行动和去留。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已矣乎,寓形宇内40

(寓形宇内:指生存于天地间。)

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41

(委心任去留:委心:指放弃名利之心。任去留:随便。一说,去留系指生死。)

?胡为乎遑遑42

(遑遑:心神不安貌。)

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43

(帝乡:天上。《庄子‧天地》篇: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44

(植杖而耘耔:植:倚。耘:粤:[云wan4];普:[yún],去草。耔:粤:[子zi2];普:[zǐ],培苗。)

算了吧!我的生命还能活多久,为什么还不放下俗心来任情自由?还在心神不定地打算到哪里去?求富求贵本来不是我的心愿,成仙成佛也不能达到目。倒不如在好天气的时候自己出去散步,或者拿手拐杖去锄草耘田,

登东皐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登东皐45

(皐:水田岸边。)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46

(乘化以归尽:意即顺自然变化而达到生命的尽头。语本《家语》:孔子曰: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

,乐夫天命复奚疑47

(乐夫天命复奚疑:语本《易经‧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

更或者到东坡的岸边痛快地歌唱,临着清流写出自己的诗篇。就这样顺着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一切听天由命,自然就能快乐,还为什么疑虑愁烦?

赏析

陶渊明生当东晋末年,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当过大司马,但由于不是名门望族,他不会像当时一些名士般被人看得起。不过他又不像一些逃避政治、颓废行乐的读书人,心里还是有一番抱负的。陶渊明曾做过几次小官,也辅助过桓玄,但当时政局非常混乱,有好几次都是做了短时间便辞官不干了,这样进进出出官场有十多年。到了四十岁左右,他便正式归隐田园,不再出仕了。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也把它推到了最高峰。陶渊明的田园诗写得简朴自然,没有运用多少修辞技巧,这并非因为他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其实陶渊明身处的时代盛行讲究形式和修辞的文体,他同样能写讲究修辞技巧的作品,这可从他这篇《归去来辞》看到。

这是一篇辞赋体文章,是半诗半文的混合体,看来似散文,但有押韵。汉代辞赋体裁大盛,到魏晋南北朝又演变为篇幅较短的小赋,《归去来辞》就是此类作品。汉代辞赋分纪行和述志两大类,这篇则兼有纪行和述志的作用,写自己归隐田园的过程和生活情况。归去来是这篇辞的第一句,因以为名。

古代的读书人都希望出仕为官,陶渊明为甚么却要归隐?萧统《陶渊明传》说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一次郡督邮来巡视,要县令穿戴整齐去迎接,陶渊明却说: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辞官而去。在《归去来辞》中有二百字的序,属散文体裁,亲自说明自己这次出仕和归隐的来龙去脉。

序的开始说自己家贫,孩子又多,耕植不足以自给,没有营生之术,亲友便劝他当官,可以得到俸禄。他说自己为官只是为了生计,于是求得一个离家近便的小职位。这大概只是说出他最后一次为官时的心态,在陶渊明其他作品中,可见到他年轻时的心态并不如此。他也曾有大志要干一番事业,但眼见朝廷腐败,军阀揽权,自己难有作为,在官场浮沉十多年,结果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转眼自己又到中年,朝廷已无甚可为,国家危在旦夕。

序中说这次为官没有多少日,便眷然有归与之情。陶渊明交代原因是:自己性向喜欢自然,不想虚伪地过日子,虽然为了吃饭问题,但违背自己的意愿,实在是痛苦的事。自己本想做满一年便引退,不料嫁给程家的妹妹忽然去世,便立即辞官,奔丧去也,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官。看来奔妹丧和不想折腰向乡里小儿都只是借口,腐败的官场一直令他感到痛苦,他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从此再没有出仕。辞职后他感到如释重负,所以说因事顺心,更写出这篇《归去来辞》。

《归去来辞》的正文可分为两大段,都以归去来兮一句起头。除了体裁不同,正文的表达手法与序文也很不同。序文以叙述性为主,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正文以抒情性为主,表达自己辞官归里的感受。

正文第一段开始便有一连串的感歎句,写自己好像感受到一种来自田园的呼召,归去吧的声音一直萦绕不去。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两句意思与序文的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和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一致,都是说为谋生留在官场是违背自己的意愿,因而感到悲哀。到了下定决心离开的这一天,自己似是觉悟了。悟已往之不谏两句是引《论语》中所记楚狂接舆的话,指归隐才是最好的选择。舟摇摇以轻飏四句写自己回家时的行程,看他运用的字眼,显示了一种轻快又期待的心情。乃瞻衡宇以下连用八个四字句,写自己到达家门的情境。用短促句子,让人感受到他是多么急不及待,多么兴奋。他远远看到自己的房子便由走路变为跑步了,僮僕和孩子都在门口候着他。家中园地虽然有点荒芜,但他喜爱的植物和酒仍然存在。

以下写他回家后的生活情况。他在屋内自斟自酌,看着庭园中树木的生长便觉得欢喜。他的房子虽然小得仅能容身,但心情开朗,日子比以前易过得多。他每天都是这样在庭园流连,自得其乐,没有与其他人交往,好像把门常关起来一样。他拄着手杖到处走走,有时抬头远观,看到山边的云和回巢的鸟,便引以自喻: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就像自己本无心出仕,到厌倦了官场便知道回归。他留恋这种大自然景色,到黄昏日落仍不愿离去。

《归去来辞》的第二大段也是以归去来兮一句起头,写自己对归隐生活的看法,更明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陶渊明既已回归田园,他再一次肯定自己的做法。他说俗世和自己已彼此离弃,在外面奔波还有甚么可求呢?因此他认为应该息交以绝游。以下写令他感到愉悦的生活:与亲属闲话家常,弹琴读书,春天来了便到西边的田地去耕种,闲来驾车或泛舟到处寻幽探秘。当他看到大自然的草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不息,便羡慕万物都很有生命力,感慨自己的生命却很快要结束。于是他再叹一句:算了吧!既然我的形体还不知能存在多久,何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过日子?为甚么还心神不定不知到何处去?他表示自己追求的不是富贵,成仙又遥不可及,不如尽情享受这种田园生活,趁美好时光出游,或拿工具耕种,或登山舒啸,或在溪旁赋诗。自己顺着天命而活,直到生命的尽头,还有甚么疑虑?

陶渊明在这里说得潇洒,但要一而再地说些理由去肯定自己的归隐,似是要开脱自己的疑虑。毕竟这是他刚刚辞官归隐时所写,不免仍有放不下之处。不过我们从陶渊明自此以后再无出仕,并且在他归隐后的作品中,显示他越来越融入这种田园生活,并享受到个中真趣,可见他写此篇时的疑虑已渐渐消除,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宿。

这篇辞大部分由四六句组成,这是魏晋辞赋的特色。不过魏晋辞赋较多接近散文,而陶渊明这篇辞的句式特别整齐,全篇换了五个韵,用了近乎诗歌的写法,在魏晋作品中是较为特别的。

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有比喻(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拟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对偶(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用典(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双声(惆怅、崎岖)、叠韵(盘桓、窈窕)、叠字(摇摇、飘飘、欣欣、涓涓)等。这篇作品的对偶句特别多,上面只是略举一例。这些对偶句大都十分工整,意境亦佳,绝不逊色于后来大放异彩的唐诗。从这篇可见,写出大量简朴田园诗的陶渊明,其文学修辞技巧也很到家,能写出形式和内容俱佳的作品,只是后来他选择了返朴归真罢了。

作者/出处

陶潜

陶潜,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三六五──四二七)。字渊明,一说名渊明,字元亮,晋亡(四一九)后更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陶侃是东晋大司马,曾平定苏峻之乱。其后家道中落,父亲早逝,家境贫困。陶潜早年有济世之志,曾先后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陶潜个性孤高,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向郡督邮折腰,决心辞官归隐、躬耕自给,终身不仕。死后友人私谥为靖节。

陶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朴素自然、平淡超脱,一洗当时诗坛华而不实、雕饰堆砌的习气。他善于描写农事野趣和恬静闲适的生活,是后世田园诗人的楷模。他的辞赋也有很高的成就,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可谓推崇备至。有清陶树集注《靖节先生集》行世。

创作背景

本文乃作者四十一岁辞官彭泽令时所作。作者于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元年(公元四零五)八月补彭泽(故治在今江西湖口县东)令,十一月辞职。据萧统所撰《陶渊明传》,说是这年冬天,郡守派员来视察,照例县令要整衣束带去迎拜,他很不愿意,歎道:我怎能为五斗米的俸禄,弯腰去见那乡里小儿!于是拒绝迎拜,即刻辞职。但这与本文自序所说不同。实则陶渊明辞意早已决定,萧统所述不为五斗米折腰事不过是一种临时的借口,而自序所说程氏妹丧于武昌也只是一个托词。本文乃渊明代表作之一,对研究他的生平及思想上来说,亦极具重要性。世间选本,多只录正文,将自序删去;今特补入,借使读者得窥此文的全貎,亦可帮助读者对正文更进一层的了解。归去,即辞官归田的意思;来,据王引之《经传释词》说,乃句末的语助词,并无意义。辞,指文体。按本文自序有命篇曰归去来兮之句,实即以正文首句标题者。萧统所作陶渊明传,说:即自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无兮字;所编《昭明文选》,列入辞类,题亦作归去来。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