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Su Shi念奴娇 赤壁怀古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

(风流人物: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2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3

(周郎: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掌管东吴重兵。)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浩大的长江滚滚向东流去,滔滔波浪沖洗尽了千古以来的英雄人物。在旧营垒的西面,人们说就是三国时代周瑜作战的赤壁。那里杂乱的石山高耸插入天空,骇人的浪涛不断拍击江岸,捲起了千堆雪白的浪花。美好的江山就像图画一般,这里曾经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4

(小乔:,乔玄的小女。《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

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5

(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白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纶,粤:[关gwaan1];普:[guān]。)

,谈笑间、樯橹6

(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此处借指曹操的战船。樯橹,粤:[场老coeng4lou5];普:[qiánglǔ]。)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7

(故国神游:故国,指旧地,当年的赤壁。神游:于想像、梦境中游历。)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8

(华发:华,通花,指半白的头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9

(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酹,以酒浇在地上祭奠,粤:[赖laai6];普:[lèi]。此处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遥想周瑜在赤壁战役的时候,刚刚娶了美丽的小乔,特别显得英姿焕发。他手上轻摇着羽扇,头上戴着丝质儒巾,在闲谈笑语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了。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太多怀古柔情了,才会这么早就生出满头白发。人活在世上就像一场梦,不如洒一杯酒,祭奠这历尽千古的江水和明月。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属怀古之作。上片即地写景,引入怀古内容;下片缅怀周瑜,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此词开首,从赤壁下的长江写起,以大江向东起兴,滚滚东流的江水,是眼前的景色,也暗喻时光的流逝,昔日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安在?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们似乎都经不起考验,被滔滔的巨浪淘尽。苏轼借此表达了个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思与怀念。接着故垒两句,道出此地乃传说中的古代战场。关于赤壁之战的具体地点,据考证,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位于长江南岸;而苏轼所游之赤壁,却在今湖北黄冈城西赤鼻矶,作者以人道是,含蓄地点明了此赤壁并非彼赤壁,他只不过是借古以抒怀,带出了赤壁的周郎,为下片追忆公瑾铺垫。

接着下来的三句,作者笔锋一转,从不同角度,具体描写赤壁的景物。先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天空,然后转回脚下,用穿、拍、捲三个动词,将雄奇壮阔的画面生动地描画出来。千尺高崖巨石嶙峋,如插云霄,江上汹涌骇浪,直拍江岸,捲起千堆团团如雪的白浪,写来气势极大,笔力非凡。末二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对景抒情,承上启下,江山概括风景;豪杰引出周瑜。上片于此作出有力的收束,带起下片。

下片主要写人,以遥想领起,集中描写周瑜的形象。遥想有怀想、追念之意。作者想像当年的周瑜——这位年青有为的主帅,风神俊朗、才智出众,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据历史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与他齐攻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当时是二十四、五岁,而赤壁之战却在建安十三年,周瑜已三十四岁,此处把相距十年的事连系到一起,忽然插入小乔初嫁了,看似闲笔,其实不闲,目的是以美人烘托英雄,具体呈现了周瑜年少得意,风流倜傥,雄姿英发的形象。

羽扇纶巾,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作者从外貌着墨,描写周瑜风流儒雅,临战潇洒从容,指挥若定,谈笑之间,轻易击败了强敌。樯橹,指的是曹操的战船,战船被焚,化为灰烬。词中用灰飞烟灭四字,将曹军的惨败的情景形容殆尽,亦突显了周瑜在赤壁之战的功绩。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几句词,可有两种理解。此处主语究竟是谁?一般注本,多指苏轼,他神游故国,多情怀古,头发都为之花白了。另可指周瑜,瑜虽早逝,但心系故国,神游当年战地,一定会笑我事业未成,华发早生。苏轼这年已四十七岁,却一事无成,且贬谪黄州,与年少有成的周瑜相比,自感愧对古人。

结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从历史回到现实,流露出人生短促,世事无常的感慨,所谓是非成败,转头已空,与其执着于个人的得失荣辱,不如放眼大江,借浊酒一杯,洒祭江上的明月,既可表哀悼古人之思,复可一醉消愁。

苏轼词风豪迈奔放,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苏《蓼园词选》曰:题是怀古,意是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全词借古抒怀,写壮阔的景物、超卓的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亦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之曰: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作者/出处

苏轼

苏轼,生于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卒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进士。初任福昌主簿,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涉作诗讽刺朝政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北宋哲宗元祐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礼部尚书,其后屡遭贬谪,终任朝奉官。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任地方官时,关心百姓疾苦,有治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着述丰富,散文、诗、词、书画皆有卓越成就。其文纵横挥洒,其诗奔放豪迈,清新畅达,富于理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突破了唐五代词绮艳柔靡的传统,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有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吴兴茅维刊本《东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丛刊》据南宋刊本影《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传世。

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发生了乌台诗案,苏轼被弹劾以诗文讽喻朝政,结果被捕入狱,翌年被贬黄州。来到黄州后,苏轼四处游山玩水,深自闭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就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他游黄州赤壁(鼻)矶,写下《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赋一词,俱是名作。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