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周敦颐爱莲说赏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

(蕃:粤:[凡faan4];普:[fán],多。)

;晋2

(晋:朝代名,自公元二六五年司马炎篡魏称帝起,至公元三一六年晋愍帝司马业被匈奴刘聪掳去止,共历五十一年,史称西晋;又自公元三一七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建邺(今南京)即位起,至公元四一九年恭帝司马德文为刘裕篡位止,共历一百零二年,史称东晋。)

陶渊明3

(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县西南)人,东晋亡后,他改名潜。他是东晋最有名的大诗人,志行高洁,不慕利禄,着有《陶渊明集》,世称靖节先生。)

独爱菊4

(独爱菊:独:专;单只。爱菊:菊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下部稍带木质,叶作卵形,有缺刻及锯齿,秋末开花,种类甚多。陶潜是有名的喜爱菊花的人,从他的诗句中可以证明,如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见《饮酒》诗第六首)酒能袪有虑,菊解制颓龄。(见《九日闲居》诗)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巖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见《和郭主簿》诗第二首))

。自李唐5

(李唐:唐,朝代名,自李渊于公元六一八年开国起,至公元九零七年唐哀帝李柷亡国止,共历二百八十九年。因唐朝的皇帝姓李,故后人多称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6

(世人甚爱牡丹:唐《新乐府‧牡丹芳》一首,曾详述当时人很爱牡丹的情形,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句子。又唐白居易诗: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歎,此歎无人喻,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牡丹,为我国特产,属毛茛科植物,落叶灌木,高二三尺,春末开花,有红、紫、绿、白等色,很美丽,种类甚多。)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7

(淤泥:淤,粤:[于jyu1];普:[yū],泥澱。淤泥,就是水底的臭泥。)

而不染,濯清涟8

(濯清涟:濯,粤:[昨zok9];普:[zhuó],洗涤。涟,粤:[连lin4];普:[lián],风吹水面现出的波纹。清涟,即清清的水波。)

而不妖9

(妖:怪异;豔媚,含有反常和不端重的意思。)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0

(不蔓不枝:蔓,粤:[万maan6];普:[màn],指蔓生植物而言,自己不能独立,而交附于他物,像牵牛、常春藤等皆是。枝:枝节。这句是说,莲花不像蔓生植物一样,附着于他物,也没有枝节;极言其垂直独立。)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11

(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净:纯洁。植: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2

(亵玩:狎暱玩弄。亵,粤:[屑sit8];普:[xiè]。)

焉。

在水里和陆地上,无论草本的、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专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都非常喜爱牡丹。我单单喜爱莲花的从淤泥里生出来却染不上污浊,在澄清水波里洗濯却并不妖豔;当中是通着的,外面是垂直的,既不像蔓生植物那样弯曲,也没有枝节;发出来的香味,越远越清雅,亭亭地、纯洁地耸立着,可以从远处观看欣赏,不好去狎暱玩弄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3

(隐逸者:隐居之士;《后汉书》有招醴隐逸句。)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14

(君子:对才德出众的人的称谓。《礼记‧曲礼》: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者也。噫15

(噫:粤:[医ji1];普:[yī],歎息语气词。)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16

(鲜有闻:鲜:少;尽。鲜有闻,是说很少听说过或没有听说过。)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说:菊花,是花里面的隐士;牡丹,是花里面的富贵人;莲花,是花里面的君子。咳!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见过;对于莲花的爱好,和我一样的是谁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就多了!

赏析

本篇是解说体裁的小品文。作者把莲花的可爱处向人解说──虽然正说莲花,实则是写君子──使人明白莲花为甚么可爱,自己为甚么单单喜爱莲花。他以莲花的清雅纯洁,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说明莲花可爱的道理,以映衬君子令人钦敬的地方。但莲花虽然可爱,却除自己以外,无人喜爱它;暗示世人不知钦敬君子,都像喜爱牡丹一样,热中于富贵利禄。最后的喟歎,含有无限寂寞之感,意味无穷,耐人咀嚼。

本篇只有两段:(1)要说自己爱莲,却先说别人爱菊爱牡丹,然后引出正题,这是解说文写作方法之一。引出正题以后,即详说莲花的品格清高,令人敬爱。(2)以三种花比三种人,不直接加以批评,只以喜爱的人的多寡而发生喟叹,令读者自加选择。

作者/出处

周敦颐

周敦颐(公元一零一七──一零七二),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赵曙(他在未做皇帝时,宋仁宗赐给他一个名字叫宗实)的名讳,改为敦颐,字茂叔,宋代中叶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为人胸怀洒落,人品甚高,做过分宁、桂阳、南安、南昌、郴州、南康等地的地方官吏,以善于断狱着称。后于南康任内,移家庐山莲花峰下,住房前面有一小溪,流入湓江,因为他在营道县是住在濂溪的,便也称这一小溪为濂溪,所以后人称他濂溪先生,他的学派称为濂溪学派。他是理学(阐发孔孟人生哲学的宋代儒学)的开山祖,程颢、程颐两位理学大师都是他的学生。伳的着作有两部最为著名:一是《通书》,一是《太极图说》,对于心性义理的精义,有极详尽透闢的阐发。死谥元公,后追封为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廷,宋史有传。

创作背景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他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建有莲池,并于嘉祐八年(1063)五月在此挥笔写下《爱莲说》。北宋中叶享乐之风盛行,不少士人只追求富贵利达,周敦颐目暏时弊,以这篇借物言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礼赞,表明自己对高尚情操的崇敬,对庸劣世态的厌恶。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