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黄Sulfur

硫黄Sulfur

化学成分:S物理性质:斜方晶系,贝壳状或参差不齐的断口,易碎,硬度1.5~2.5,比重2.05~2.09。松脂光泽,硫黄色,黄色之底色中带有因杂质而呈现的绿、灰和红色色调。透明至半透明。光性:(+);α=1.957,β=2.037,γ=2.245,2V=69˚。硫黄为热之不良导体。当手握着硫黄的晶体靠近耳朵旁边时,就可以听到脆裂的响声。这是因为手心的热传到硫的表面,使表面的晶体产生热膨胀,而其内部则因热传导速度慢而不受影响。因此在处理硫黄的晶体时要特别小心。产地与产状:硫黄均产于硫气口(喷气孔)周围,现今产地以阳明山地区大油坑、小油坑和北投大磺嘴等地为盛(图2-6-1)。硫黄矿依产状可区别为三类,即昇华硫黄、矿染硫黄和沉澱硫黄。昇华硫黄是由喷气孔中之硫分,直接由气体析出,附着在周围地面土石或其他物体而冷凝,结成晶体,多产生针状之连晶(图2-6-1b)。含硫品位高者可达90%。矿染硫黄是从地下喷出之硫气触及地面岩石,骤冷时部分形成昇华硫黄,另外部分侵入岩石空隙或裂缝之中,交代岩石的组成矿物,使岩石呈现淡黄色或黝色,矿业界俗称为 岩矿 (图2-6-2a),此种矿体有时可厚达数公尺,平均含硫品位多在15~20%(鑛产测勘团分析),死磺子坪、焿子坪和大磺嘴都是重要产地。沉澱矿床是硫气从水底喷出,在水中形成硫黄粒或粉末,或与砂土混合,在水底沉积成层,呈淡黄色或灰色,冷水坑曾产此类硫黄。:硫黄之晶体呈黄色至微绿黄色、半透明,大屯火山所产硫黄晶体均未见大块之双锥状晶体,通常集结在气孔周围,形成累累之针状细小晶体,结成晶簇(图2-6-1b),个别晶体长1~2公厘。在显微镜下,大半成一连串骸晶结构,或其顶端有矛头状之四方锥,下半接连细小骸晶(图2-6-2b)。此外在地面碎石底下的空隙间,则有凝集成块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图2-6-3),过去日人曾认为有单斜晶之大屯硫黄存在,经陈培源以X光绕射分析全属斜方硫黄。矿物资料:采硫、采煤和采金是三项历史最长久之矿业,大屯火山群出产硫黄已有悠久历史,早在清朝,郁永河(1689年)来台采硫即有记载。其他较小产地还有龟山岛、金瓜石矿区之长仁矿体等地,虽见硫黄,但不成矿床。:大屯火山群之硫黄是后火山作用的产物,大屯火山群的许多爆裂口中都有硫气孔,在孔口周围经昇华作用凝结之硫黄。主要矿区均在七星山与磺嘴山周围,自竹子湖往东北至死磺子坪等地,而现今仅大油坑和小油坑硫气仍大量喷出,迄今尚有生产硫黄者,则仅大油坑一地而已(图2-6-3)。大磺嘴等地在温泉水塘底部,常有不纯之泥质硫黄沉积,称为沉积硫磺,呈灰白色至灰黑色,有些土状样品点火后,会生蓝色火焰。据统计,自1951年至1991年,每年生产硫黄数千至数万公吨,用于制造硫酸与其他工业用品,肥料制造亦是一大用途。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