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软木Palygorskite

山软木Palygorskite

化学成分:(Mg, Al)2Si4O10(OH).4H2O物理性质:山软木和海泡石都是富镁质的纤维状黏土矿物,或认为是属一种变形的(modulated)叶状硅酸盐构造,晶系属单斜或斜方,外观呈土状或粉末状或皮壳状附着岩石表面。产地与产状:山软木的产地至今所知仅有一处,是由田沛霖和陈瑞琼所发现。地点在台东县东河村附近,泰原隧道口西边,马武窟河岸之侵蚀面上,标高50公尺,在11号(东河、万里公路)里程牌42~43㎞之间。露天面积有限,不过10公分,附近有逆断层,使都銮山集块岩和其下部安山岩相接,在上述安山岩因断层影响有蚀变现象,在矿脉左侧是轻度蚀变的安山岩,呈白色,仅一公分,呈红褐色,即山软木之含有层,和斜长石、石英、普通角闪石及膨润石共生,其东侧Ⅳ和Ⅴ带为蚀变安山岩,含有斜长石、石英、普通角闪石和膨润石。采得标本三件,经偏光显微镜观察,在镜下为淡黄色,具多色性,由淡黄色至黄色,在正交偏光下干涉色可至第二级绿色,平行消光。矿物资料:XRD图谱为最主要鉴定依据,样本亦含有少量膨润石和微量石英和斜长石。山软木经甘油处理不膨胀。山软木之最强反射峰为d100=10.5 Å,其他主要反射分别为d(200)=6.38,d(130)=5.34,d(040)=4.46,d(121)=4.21,d(410)=3.14及d(240)=3.08 Å。由化学分析结果和其附近所产海泡石的成分比较,有较明显的Al取代Mg现象。此外也经过红外线光谱分析、加热XRD分析、热差与热失重分析和TEM及SEM两种电子显微镜观察。图8-39-1a与b分别是TEM和SEM照片,均呈现极细的纤维,长可达1~2μm。本样本也常在SEM照片中显示有球状的SiO2颗粒伴生其中。:此处山软木和其附近产出的海泡石,显然都是热液活动的产物,依成分来看热液含大量Si和Mg等元素,可能由安山岩质围岩淋溶而得,在适当酸硷度时,生成此纤维状黏土矿物。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