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砂Cinnabar

辰砂Cinnabar

化学成分:HgS物理性质:三方晶系,常见有朱红色半透明的菱形晶体或短柱晶体,但也常呈皮壳状或緻密状,在{110}面上有良好解理。硬度2.5,比重8.1。纯辰砂具金属光泽,不纯的则呈黯淡之土状光泽。纯净的颜色为朱红色,不纯净的为棕红色;条痕为深红色,透明到半透明。黑辰砂为金属光泽,呈灰黑色。肝辰砂(Hepatic)为一种不可燃烧(inflammable)且褐肝色之辰砂变种,具烟煤杂质;通常为粒状或緻密,偶呈褐色条痕。产地与产状:主要辰砂矿位于双溪乡之平林地方,在日据时代曾数度开采。此外,如金瓜石矿山之长仁系矿体,以及九份矿山也曾发现有一些辰砂。A.平林汞矿:平林汞矿曾出产辰砂矿石,地点在台北县双溪乡之平林(并非坪林),在顶双溪火车站西方,位在双溪河(柑脚溪)之南岸,北距金瓜石本山约8公里(图3-16-1)。:该矿自1911年发现后,曾数度开采至1945年,矿源衰竭而停采。光复后虽有人想恢复开采,均未成功。自1914至1945年止,据报每年均曾生产水银数百公斤。:平林辰砂矿当初曾有露头,因农民耕作而发现,其后矿业会社曾在矿内开闢了斜坑与平巷三层开采。辰砂矿床主要是网状脉,亦以浸染状含于伴生之石英细脉中,分布在玄武岩侵入体与中新世含煤层之砂页岩接触带,玄武岩部分青磐岩化(或称为辉绿岩)与黏土化,辰砂也以点状分布在黏土及硅化之砂岩与页岩中。辰砂脉宽二至六公分,块状辰砂长可达1~2公分(图3-16-2)在沉积岩中多成不规则矿染,脉长一公尺左右。伴生矿物除石英外,有黄铁矿细晶、方解石细脉,过去咸认深部有富矿,当时分析矿石含汞品位约0.25~9.0%。1955年,陈培源与美援会地质师J. A. Mackaller进入矿坑观察采样,部分坑道已损坏,在矿体处仅采到含极少量辰砂之标本,反不如坑口外废石堆中捡拾之矿石丰富。当时矿样分析之含汞量多在0.5%以下至微量,暗红色至黑红色,辰砂多附着岩石裂缝及石英孔洞,呈皮壳状或葡萄状。冈本要八郎(1916d)曾报导偶见小晶体(<3毫米)。陈培源近年重新检视过去所采之样品,发现在石英和重晶石构成脉石之孔隙中,附着有微小(<1毫米)朱红色之长形晶体小晶簇。再经详细鉴定,确定是雄黄晶体,将在下一项目中描述。接触带上共生之黏土成分颇为复杂,包含绿泥石、禾乐石与混层黏土矿物。B.金瓜石矿区:金瓜石矿区第一长仁矿床和鹤矿体,以及福益三坑都曾发现过辰砂痕迹,为矿床最后期硫气孔作用产物。林朝棨(1950)、黄春江(Huang, 1955、1973)、余炳盛和方建能等(1998),都有简述其存在,多呈矿染状之细点或呈葡萄状之结皮,附着硅化岩石表面。C.北投福兴寮附近安山岩中:山下成一(1924a)在北投福兴寮附近安山岩中亦分析出有辰砂存在。D.七星山与小观音山交界之鞍部附近:陈培源在七星山与小观音山交界之鞍部附近,在白化安山岩之裂面上,亦见有朱红色附着物(裂面有两、三公尺宽深入地下),经X光绕射分析鉴定为辰砂。:〔注〕辰砂古称朱砂,因辰州(古湖南沅凌、长谿一带)所产甚佳,因而得名。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