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
参考词语
‧沆瀣一脉 ‧沆瀣一襟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变) hàng xiè yí qì
解释:沆瀣,夜间的水气。沆瀣一气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语出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后亦用沆瀣一气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臭味相投
典故说明
唐僖宗干符二年时,派崔沆去当主考官。放榜后,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被录取了。当时,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两个人的单名沆、瀣两个字连起来,正好是指夜间的露气的意思。于是当时人就议论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说:这位主考官和他的门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间由水气凝集而成的露气呀!后来沆瀣一气用来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本是正面义;也转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变成负面义。
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心灵契合的表述上。
例句
你是英雄,他是好汉,沆瀣一气 ,令人佩服。
他们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气。
二
语义说明: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勾结作恶的表述上。
例句
他们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正是一丘之貉。
他们两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镇上的人总是避而远之。
父子两人是先后任的县官,却沆瀣一气地搜刮民财,贪赃枉法。
这件弊案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这两人沆瀣一气,暗中勾结,挪用了公款。
这三个沆瀣一气的贪官,不知汙了多少民脂民膏,人们一提起他们来就咬牙切齿。
辨识
近义词:气味相投、臭味相投、通同一气
反义词:格格不入、圆凿方枘
参考词语
沆瀣一脉
汉语拼音:hàng xiè yī mài (变) hàng xiè yí mài
解释:犹沆瀣一气。见沆瀣一气条。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文贞柄国,湛、聂俱得恩赠加等,湛补谥文简,聂补谥贞襄,盖二公俱徐受业师,在沆瀣一脉宜然。
沆瀣一襟
汉语拼音:hàng xiè yī jīn (变) hàng xiè yì jīn
解释:犹沆瀣一气。见沆瀣一气条。
宋.李曾伯〈沁园春.北固台端〉:沆瀣一襟,风流八咏,秋入诗坛如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