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

害群之马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hài qún zhī mǎ

解释:比喻危害大众的人。语本《庄子.徐无鬼》。

典故说明

庄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他崇尚自然无为,逍遥自得,政治上也倾向无为而治。在《庄子.徐无鬼》中,写到黄帝要到具茨山见大隗神,前后有六个人帮他驾车、开路,但到了襄城附近还是迷路了,连个问路的人都没有。正巧有个牧马的小孩经过,黄帝赶紧叫住,问他知不知道具茨山在哪,他回答说知道。又问他知不知道大隗神在哪,他也说知道。黄帝不禁讚叹,这个小孩不但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神的所在之处,一定不是个平凡人物,因此向他请教治理天下的道理。小童却不愿多论世事,只想自在地悠游于天地之间。但禁不住黄帝一再地询问,就只说: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意思是说:治理天下和养马没什么差别,就是除去对马不好的事物而已。黄帝听了非常佩服,叩头拜谢,尊称他为天师。害马原指任何会伤害马匹的事物,后来害群之马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危害大众的人。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危害大众的人。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为害作乱的表述上。

例句

他经常打架闹事,使得团体名誉受损,真是害群之马。

大家都无法容忍这个无恶不作的害群之马继续留在社区内。

我们一定要找出公司的害群之马,不能放任他一直挑拨离间。

他真是个害群之马,和他一起玩乐的年轻人全迷上了飙车的恶习。

必要时,政府应该采取断然措施,伸张公权力,严格处置那些违法乱纪的害群之马。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