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不敌众

寡不敌众

参考词语

‧寡不胜众 ‧众寡不敌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guǎ bù dí zhòng

解释: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语出《逸周书.卷九.芮良夫》。

典故说明

周厉王施行暴政,禁止人民议论毁谤朝廷,并且任用虢(ㄍㄨㄛˊ)长父和荣夷公,但这两人只知独占利益作威作福,臣子芮(ㄖㄨㄟˋ)伯良夫认为这样一来将会为国家招来大灾难,于是上书劝诫周厉王。强调身为一国之君有责任为人民除祸害,作人民的榜样,否则将招致人民的仇视和怨恨,而且君王只有一个,是抵挡不了人数众多的百姓,这时君王的处境就危险了。后来寡不敌众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指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

使用类别:用在军力薄弱的表述上。

例句

敌军寡不敌众,被我军打得节节败退。

你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应该智取,不宜力敌。

他遭到一群流氓围住,寡不敌众,被打成重伤。

尽管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他仍决定坚守阵地,等候援军到来。

我方只有两三个人,对方却有十多人,终究寡不敌众,只好暂避。

赵将军虽然骁勇善战,终究寡不敌众,双拳难挡四手,还是败下阵来。

这支军队为了完成任务,明知寡不敌众,仍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最后壮烈牺牲。

辨识

反义词:一以当十、以寡敌众、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参考词语

寡不胜众

汉语拼音:guǎ bù shèng zhòng (变) guǎ bú shèng zhòng

解释:犹寡不敌众。见寡不敌众条。

《韩非子.难三》: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偏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汉.崔寔〈政论〉:其达者或矜名嫉能,耻善策不从己出,则舞笔奋辞,以破其义,寡不胜众,遂见屏弃。

众寡不敌

汉语拼音:zhòng guǎ bù dí

解释:众寡,敌众我寡。众寡不敌犹寡不敌众。见寡不敌众条。

《三国志.卷二六》: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阵以拒之。

元.白朴《梧桐雨.楔子》:昨因奚契丹反叛,差我征讨,自恃勇力深入,不料众寡不敌,遂致丧师。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