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安

苟且偷安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gǒu qiě tōu ān

解释:苟且,行事马虎草率,得过且过。语出《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偷安,贪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难。语出汉.贾谊《新书.数宁》。苟且偷安形容得过且过,只图眼前安逸,不顾将来。

典故说明

苟且偷安系由苟且及偷安二语词组合而成。苟且见于《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王嘉(?∼公元前2),西汉平陵人,字公仲,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后为南陵丞、长陵尉。哀帝时为丞相,封新甫侯。哀帝宠幸佞臣董贤,王嘉极谏,被系于狱中二十余日而死,追谥忠。王嘉曾上疏哀帝论政,认为孝文帝时吏治清明,官员们尽忠职守,行事不会马虎草率,得过且过。偷安则见于汉.贾谊《新书.数宁》。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为文学家兼政论家。文帝召为博士,超迁至太中大夫,所论列多见施行,因遭毁忌,出为长沙王太傅,迁为梁怀王太傅,后怀王堕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年余亦卒,世人称为贾太傅、贾长沙,又称为贾生。所着《新书》共十卷,内容主在惩秦之失,并对汉初君主提出各项治安策。贾谊在书中论到天下情势,认为很多人都说如今天下已经安定,只有自己敢冒大不韪,说天下尚未安定。他又认为这些人并非愚者,看不清天下大势,只是为了阿谀谄媚皇帝,所以故意说出和违背事实的话。这种行为,就好比把火放在木柴下面,然后躺在木柴上面,只因火尚未烧到,就觉得安,这是贪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可能发生危难的做法。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苟且偷安,用来形容得过且过,只图眼前安逸,不顾将来。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得过且过,只图眼前安逸,不顾将来。

使用类别:用在贪图安逸的表述上。

例句

你不能苟且偷安,应该重新振作起来。

国家面临危难,人民怎么可以苟且偷安?

年轻人理当奋发图强,岂可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他宁可苟且偷安,也不愿积极进取,真叫人惋惜。

你若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克服苟且偷安的惰性。

与其苟且偷安,不如奋力一搏,或许可以开创新局。

我们不能苟且偷安,一定要自强不息,才能创出一番事业。

辨识

近义词:因循苟且、苟且偷生、苟安旦夕、得过且过

反义词:自强不息、发愤努力、发愤图强、发奋图强、奋发向上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