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痒

隔靴搔痒

参考词语

‧隔靴之搔 ‧隔靴抓痒 ‧隔靴抓痒 ‧隔靴搔痒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gé xuē sāo yǎng

解释:隔着马靴搔痒处。比喻未能透澈领悟佛理。※#语或出《景德传灯录.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后用隔靴搔痒比喻不切实际,未能掌握要点。

典故说明

隔靴搔痒指隔着靴子抓痒,这种做法总是难以搔到痒处,所以这句成语可以用来比喻不切实际,未能掌握要点。这应是从生活体验衍生的成语。比较早的文献资料,见于《景德传灯录.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问:圆明湛寂非师旨,学人因底却勿明。师曰:辨得未?僧曰:恁么即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这段话大概的意思是说,有位僧人向法宝大师请示问题,在问答终了时,大师便问僧人都弄明白了吗?僧人以识性无根回答。大师认为这位僧人并未洞澈领悟,所以说他:隔靴搔痒。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也有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的说法,是指诗歌的作法要使题旨明晰,不可漫无主题,抓不着重点,意思也是比喻不切实际。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不切实际,未能掌握要点。

使用类别:用在言谈空泛的表述上。

例句

外行人学说内行话,总觉隔靴搔痒。

他提的意见虽多,却都是隔靴搔痒,无法切中要点。

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如隔靴搔痒,根本没切中要害。

如果没有实际的写作经验,所提的评论便会像隔靴搔痒,难以一针见血。

我虽然听你说过巴黎的一切,但因尚未亲自前去体会,总觉隔靴搔痒,甚不过瘾。

辨识

反义词:一针见血、一语破的、对症下药

参考词语

隔靴之搔

汉语拼音:gé xuē zhī sāo

解释:隔着靴子的搔痒。比喻不切实际的做法。见隔靴搔痒条。

清.李渔〈复王左车书〉:始知身未极贫,而劝人以忍饥耐寒勿称贷者,皆隔靴之搔、隔膜之视,徒足益人痛痒。

隔靴抓痒

汉语拼音:gé xuē zhuā yǎng

解释:痒同痒。隔靴抓痒即隔靴搔痒。见隔靴搔痒条。

《续传灯录.卷一二》:若也扬眉瞬目,又是鬼弄精魂,更或拈拂敲床,大似隔靴抓痒。

隔靴抓痒

汉语拼音:gé xuē zhuā yǎng

解释:即隔靴搔痒。见隔靴搔痒条。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七》:恁么说话,一似鸭听雷鸣,隔靴抓痒,直饶脱却根尘,去却机境,尚余一线路在。

《通俗常言疏证.言语》:诗不着题,如隔靴抓痒。今人以言不着力者,亦谓之隔靴抓痒。

隔靴搔痒

汉语拼音:gé xuē sāo yǎng

解释:痒同痒。隔靴搔痒即隔靴搔痒。见隔靴搔痒条。

《五灯会元.卷八》:(康山契稳法宝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