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背受敌

腹背受敌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fù bèi shòu dí

解释: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语出《魏书.卷三五.崔浩列传》。

典故说明

腹背受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典源出自《魏书.卷三五.崔浩列传》。崔浩,字伯渊,北魏东武城人。他博览经史百家之书,足智多谋,军国大计皇帝皆会与之商讨而后行。泰常元年(公元416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溯黄河北上,于是向北魏请求借道,明元帝与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大臣们都认为:函谷关是天险,刘裕不可能破关西入,他声称要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难以预料。应该抢先发兵在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向西。明元帝打算采纳大家的意见。崔浩却持不同的看法,他以为:司马休之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恨他恨得咬牙切齿已经很久了。现在趁着姚兴死了,儿子姚泓能力不行,兴兵去征伐,可以看得出刘裕必定是想攻入关中。一般来说,猛烈躁进的人,不会考虑后患。现在如果阻断刘裕西去的道路,他必定上岸向北侵略,这样反而使姚泓平安无事,而我国却招来敌人。如今我方兵马粮食都不足,不适合战争,因为一旦战争,北敌就会趁机进攻,赶去救援北方,则东州又会发生危险。倒不如将水道借给他,让他西进,然后出兵堵住他东师之路。这就是所谓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势。如果刘裕得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之恩,如果姚泓得胜,我们也不会失去救援邻邦的美名。刘裕就算取得关中,远离本土,难于固守。刘裕不能固守,最终会是我们的囊中之物。所以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就能坐观成败,让两虎相斗而我们坐收长远之利,这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大臣们还是认为:刘裕如果真的西入函谷关,就会进退无路,腹背受敌,这应当不是他的目的;而且万一刘裕上岸北侵,姚泓的兵马绝对不会出函谷关来援助我们,那时我们就糟了。刘裕扬言西行,其实是想北进来偷袭我们。最后明元帝还是采纳大家的意见,派兵阻拦刘裕,结果被打败,这时才悔恨没有用崔浩的策略。后来腹背受敌被用来形容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使用类别:用在前后受击、陷入困境的表述上。

例句

这支军队遭到偷袭,腹背受敌,死伤惨重。

对手两个攻他一个,他腹背受敌,自是陷入险境。

前有敌人,后有追兵,我们已经腹背受敌,该如何是好?

如果不赶快撤离,等到敌人的援军一来,我们就会腹背受敌。

等到敌军追来,我们就来个前后包围,让他们腹背受敌,难以逃脱。

由于奇袭战术奏效,让对方在战场腹背受敌,最后只好弃械投降。

辨识

近义词:四面受敌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